日期:2009-2-4 22:00:00
正文之前先说几句,由于这场危机本身的特殊性,这本书的内容很大比例是超出经济领域的,否则将不足以讨论如何应对这样一场复合危机。看到应对方法的人越多,中国平稳应对这场危机的可能也就越大。希望有志于为这个迷茫的时代做点事情的网友能够广泛转发这个帖子,多多益善!
由于时间有限,我将无法按照以前的惯例回复所有的发言。
前言3
第一章金融危机与兴衰周期4
第二章扩张型文明16
第三章近代西方文明26
第四章二十世纪西方文明35
第五章中国文明47
第六章有清一代57
第七章当代西方文明的衰落66
第八章当代中国与中国文明74
第九章金融危机的对策82
第十章转折点后的世界92
第十一章下一个时代102
第十二章中国的角色与未来111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不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当整个世界走出这一段连续弯道之后,不难想象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会有明显的变化,人们的很多观念也会相应随之变化。今天社会普遍认为不值得重视或者难以接受的某些东西,以后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态度去看待。这就譬如八十年代的人们,谈到出国旅游与家庭轿车的时候,感觉便如站在地球遥望火星一般;然而短短三十年后,这些早都已司空见惯。倘若有人在八十年代的街头谈论出国旅游如何报团签证,路人必定要以另类目之。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信心,危机中的社会更加需要坚实的信心。快速的经济增长当然可以给社会带来信心,但是危机中经济难免受到影响,社会总归需要找到其他的精神支柱。当我们去仔细解析这个大转折的时代,会很清晰的看到中国文明的合理性同样可以给社会提供坚实的信心与强大的凝聚力。笔者近年来一直在强调中国进行一次文化复兴的重要性,因为中国文化有很多合理的成分是中华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几年后的人们谈到中国文明的优越性,应该已经觉得顺理成章。但是在眼下,深入探讨中国文明的优越性恐怕会引发很多争论,或许部分并不理性。社会舆论的演变有其自身必然遵守的法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违拗的。一种观点如果过于超前,将很难得到社会主流之共鸣,反而可能有揠苗助长之弊。
然跬步不积,无以千里。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须要建立自己的软实力,也必然需要具有大国心态的国民。中国的复兴,必然要求中国人去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文明,也要求国人心理能够从近代的阴影走出来,以更加自信和积极的面貌去面对整个世界。大病初愈的人,看待很多问题心态都是难以做到平和的。不过经过三十年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心态应该已经部分走出了这个阶段。现在来讨论这个话题,或许并不见得是很超前的事情。同时,身处于二战后最严重的——或许可能升级为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萧条之中,让更多人看清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同时也更加客观理性的去看待自己的历史与文明,对于中国顺利渡过这场危机也是大有裨益的,甚至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本书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过于宏大,以如此有限的篇幅是很难把所有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讲清楚的。为了便于一般读者的阅读理解,只能简要介绍其主要脉络。讨论中讹误之处在所难免,请所有读者批评指正。
既然要讨论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总归要探讨世界为什么会转折,支配这个转折过程的有哪些深层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应当依靠现有的信息,尽可能的去预测一下世界经过转折之后大约会是什么样子,这个转折期对于中国有哪些机遇和危险,我们应当怎样去推进中国的复兴进程。随着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比较敏感的人们已经隐约看到了美国的衰落。似乎还不仅于此,金融危机的来势如此之汹涌,世界好像有一种隐藏的暗流将导致更大的变化发生。虽然现在未必能够完全说清楚是什么,但是有此预感的人们应当不再少数。西方文明是当今世界的主角,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转折,肯定与现在的主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看看居于领先地位的西方文明在这场危机中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2008年12月
于北京
日期:2009-02-05 07:45:13
第一章 金融危机与兴衰周期
后天来临
如果要用一部电影来形容最近几个月来全世界的感受,那么几年前的大片《后天》无疑是最合适的。电影中一场巨大的风暴和海啸首先吞没了整个纽约,而后迅速蔓延。世界各地的人们发现,几天前到处还都是艳阳高照,仅仅一夜之间全球都开始下雪。气温变化幅度之大,寒潮来势之猛烈,令整个世界措手不及。由雷曼兄弟倒闭引发的这场金融海啸,与《后天》中的剧情如出一辙,所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这场海啸出现在金融领域。世界经济几乎是瞬间经历了从赤道到南极的飞速变化。自年初直到8月份,全世界都在为油和米操心,怎么抑制高油价和高粮价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是各国经济政策需要考虑的优先问题。随着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这些问题迅速烟消云散。与电影中一样,海啸同样是从纽约开始,仅仅一个月就把全世界都拉下水。不到两个月,如何防止经济减速或衰退成为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
在《后天》中,影片的导演只是向观众展示了全球寒潮来临时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不过极端气候中发生的事情远不止这些。读者想必对于美国05年的新奥尔良洪水记忆犹新,其间整个城市秩序荡然无存,遍地劫匪横行,连美国丨警丨察也参与其中。一面是城市痛苦的挣扎,另一面则是美国军队用磨洋工的速度在赌缺口。这才是极端气象条件下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那么当金融海啸袭来的时候,美国会不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新奥尔良?也许人们尚未开始思考,然而这决非空穴来风。这个问题非常宏大,结论影响深远,绝对不是简单类比就能够做出的。而且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外部大气候,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恐怕不可能脱离对外部大气候的预估,否则将缺乏足够的前瞻性。在这种极端的经济“气象”条件下预估美国的变化,不仅要把以往极端“气象”条件下的资料调出来参考,还要对所有正常条件下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毫无疑问,只有利用所有已知的气象资料建立去一个理论模型,才能够对未来的世界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期。
根据所有已知历史给出预测的结果是,当这场遍及全球的海啸结束,人类历史必定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谁的“抗寒”能力最强,就是下一个时代的领头羊。一个社会的“抗寒”能力,不是取决于其经济实力,而是取决于其文化。当我们对西方社会的演变进行解析之后,就会清楚的看到这一点。这场抗寒竞赛的胜出者将会是中国,中国经历的大风大浪实在太多,这点事情比起来的确算不得什么。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给出这个预测的过程,下面不妨首先看一下海啸的破坏力是如何积累起来的。
日期:2009-02-05 11:32:00
根据网友的反馈意见,我决定把最初阶段的发帖速度适当提高。今天会再贴两个小节,随后的几天都这个进度。第一章结束后会暂停一到两天,给各个帖子留出讨论的时间。第二章以后的速度会恢复到正常。遇到棘手的回复可以转给我,我来负责解答。
金融危机的形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