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划经理、市场经理,到创业》
第26节

作者: 巫马金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电器行会”统一定价后,所售商品比鳄鱼电器的价格更低,辅以联合广告和促销,消费者逐渐淡出鳄鱼电器的商场;更让人震惊的是,电器行会为了打压鳄鱼电器的供货商,派专人穿便衣到鳄鱼电器仓库对面的居民楼,拿望远镜全程监控,把所有进出鳄鱼电器的送货车和货物品种记录下来,紧接着就去警告供货商:谁让你给鳄鱼供货的,你还想不想在东北混?大部分供货商受不了这样的压力,纷纷停止对鳄鱼电器的供货;也有个别胆大的供货商继续向鳄鱼电器供货,但送货前先将送货车、货物、送货员化妆后,才敢出门。

  “电器行会”还派人到鳄鱼电器门店捣乱,鳄鱼电器开业不久,“电器行会”派了上百人进入鳄鱼电器的商场,与消费者混在一起,有的拔电源,有的借口看数码相机和手机的真机,拿过真机后就开跑,鳄鱼电器的售货员和保安上前追赶,碰到另一些人走过来,做出足球比赛里“关门”的架式,两人一合肩,挡住售货员和保安。还有人恐吓顾客:“小心点,在这里买东西出门会挨揍!”

  面临这样的情况,鳄鱼电器考虑借助媒体力量来发起改变局面的反击战,但媒体记者听了鳄鱼电器倾诉的苦水后,一篇报道也不发。
  日期:2009-04-07 10:26:11
  东北区企划部、业务部和整个东北分公司都面临着严俊的考验。压力不仅来自外部,还来自内部。就拿企划部来说,作为一个区域的企划经理,如果你长期不能解决当地的问题,就算上面的人不责怪,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在那个位置上混。何况上面的人怎么会不责怪呢?他不责怪你,会有人责怪他;他受了上面的责怪,就会责怪下面的人,这叫“压力转嫁法”,没人会把责任从头扛到尾,总会有转嫁的地方,如果实在没地方转嫁,那就只好不干了,所以三个月时间东北区换了两任企划经理,其它部门也军心不稳。

  显然,在实战中,PEST分析模型根本不够用,如果用它做一些泛泛的分析也许能唬一些外行,但真要用它去解决问题,就不行了。可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却要花不少时间来学习这样的工具,到了实战中往往会傻眼。我后来招聘过很多应届毕业生,其中有工商、企管专业的,也有文学专业的,他们一旦进入市场实战,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基本找不着北。按理,工商、企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市场工作会有的一定的优势,但实际上这种优势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理论有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基本成熟,但在实际中,国内很多经济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比较起来,像电器这种大众消费品的零售领域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了,尽管如此,还有东北这样的事情发生。二是大学里的很多老师都没有真正在企业里工作过,更没有做过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很多老师读完本科读研究生,然后就开始教本科生,他们对企业和市场的认识完全来自书本,虽然书上也非常强调实践,讲了很多案例,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最后的结果是,一帮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人向一帮没有任何经验的人传授别人总结的不大适合中国国情的经验。所以,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了,而中国的教育正在进行着这种悲剧式的恶性循环。

  我和廖融冰坐在飞往沈阳的飞机上,鸟瞰东北大地,蓝田下沃野万里。壮丽的景色没有激起我的兴趣,我一直琢磨东北的症结应从哪里解开。
  日期:2009-04-07 10:27:24
  廖融冰问我想出办法来没有,我说:“我想起了合纵连横的故事,当年六国为了对付秦国的进攻,成立了联盟,组织了联军,从总体上将,六国的国力远比秦国强大,六国联军的兵力也比秦军强大,但六国最后还是败了?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六国之间并不团结,六国之间有尖锐的利益冲突,军事上也各自为政,虽然名义上有联军总司令,却不能统一指挥。”廖融冰说:“你打算从分化瓦解他们?方法倒是不错,可这需要时间,而且时间还很不可控。东北这种局面消耗很大,拖久了,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我们耗不起。”我说:“其实双方都在消耗,‘电器行会’搞‘进价再打8.5折’,也是赔了本在占市场,现在要看谁肥,谁更能熬。”廖融冰说:“假如熬下去就能解决问题,伯伯就没必要让我过来了,让我过来就是要尽快结束这种熬的局面。你刚才说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时间不能拖得太久,要越快越好。”

  我也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孙子兵法》说:兵贵神速,“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意思是,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延太久必将使团队疲惫,锐气大挫。一旦攻城,则兵力耗尽,长期在外作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实力耗尽,加上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这样一来,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没有办法来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

  我现在需要“高招”来尽快改变东北的“战局”,但目前我对东北的局势还不够了解,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虽有一些粗略的思路,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廖融冰下飞机后致电东北区总经理,说我们已到沈阳,一个小时候后开会,让他召集各部门经理。东北区总经理姓张,名叫张国强,廖融冰在电话里直呼其名,我说:“我在总部看张国强的简历,是四十好几的人,比我们大十多岁,你直呼其名,他恐怕不高兴。”廖融冰思索了一下说:“你说的是,不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情势紧迫,顾不了那么多礼数。我在美国读书时,在美国的公司工作过,公司里面其实流行称对方的名字,不流行称职务,国内喜欢称职务,比较累。”我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毕竟是国内嘛,而且是东北,东北人最爱面子。”廖融冰说:“要是哪天我执掌鳄鱼电器,我就规定大家以后见面都称名字,不称职务,把这些习惯改一改。”

  廖融冰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坚定,看来她心里真是这么想的。在沪浙区的时候,她扮演着我的助理角色,连我也没太把她当回事,现在她成了真正的钦差大臣,我原本拿她当朋友看,可现在,我隐约觉得她最能代表老板,她首先是领导,然后才是朋友。
  日期:2009-04-09 09:46:38
  廖融冰拿起手机打了两个电话,一个打给张国强,一个打给东北区业务经理,要他们马上和驻东北的供货商联络,看他们是否能给我们提供电器行会的文件。廖融冰说:“三十分钟够吗……好,我等你的电话。”
  我和廖融冰坐在餐厅等电话,不到半小时,业务经理的电话来了,具体内容听不清楚,听廖融冰和他对话的意思,业务经理问了好几家供货商,供货商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廖融冰最后说:“知道了。”她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很像牛天富。
  没过两分钟,张国强的电话也来了,廖融冰说:“怎么,没有?你们写给总部的报告里不是说电器行会给各大供货商发函要求他们向我们断货吗,怎么这一下又没有函了,变成口头通知和威胁了……哦,记错了?是秘书的报告写错了……嗯……哦……好……知道了。”
  廖融冰挂了电话,埋怨说:“看到了吧,这些家伙,每个月拿公司那么多钱,干的什么事?都是在混日子,混工资,碰到问题就夸大困难,欺骗总部。昨天我把邓绍康炒了你肯定在心里说我太狠了吧?虽然你没有说,但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你在我身边坐着,你心里的想法我能感觉到。其实我不算狠,要是伯伯来看到他们这个样子,会比我狠得多。”

  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廖融冰的观点可能永远不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