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里的人间百态》
第26节

作者: 寻梦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进入周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镇的故事。沿着河边漫步,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石桥横跨其上,这些石桥造型各异,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雄伟壮观,每一座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河岸边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建筑,白墙黑瓦,错落有致,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走进古镇内部,狭窄而曲折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有卖手工艺品的,有卖特色小吃的,还有卖传统服饰的。我被一家手工布鞋店吸引住了目光,店内摆放着各种精美的布鞋,样式别致,工艺精湛。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沈厅。这是明代富豪沈万三的故居,也是周庄最着名的景点之一。沈厅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由七进五门楼组成,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我走进大厅,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示了沈万三家族的兴衰历程。站在沈厅的二楼,俯瞰整个古镇,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祥和。
  除了沈厅,周庄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张厅、迷楼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此外,周庄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如万三蹄、阿婆菜、袜底酥等。我品尝了一份万三蹄,肉质鲜嫩多汁,入口即化,味道十分鲜美。
  夜幕降临,周庄变得格外美丽。河边的灯笼亮起,照亮了整个古镇,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我坐在河边的茶馆里,品尝着当地的茶水,欣赏着夜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惬意。
  除了周庄之外,我们还在苏州游览了很多其他的景点。例如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可惜我们去的时间不对,没法体会到张继那般江枫渔火对愁眠,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凄凉肃杀之感。
  距离寒山寺不远处的虎丘我们也去到了,被誉为“东方比萨斜塔”的虎丘塔,又被称为云岩寺塔。是来到苏州,不得不去的一处景点,一千多年的历史,苏州标志性的建筑,而且由于越来越斜,也许有一天终会倒塌,所以趁现在它还在,多看几眼吧。虎丘除了虎丘塔之外,还有剑池这个景点也值得一逛。据说当初为了给吴王阖闾殉葬,他的子孙曾经把许多宝剑都埋藏在这里,每一柄剑都可以削铁如泥。引得后世诸多好事者前来挖掘,但全都无功而返。

  来到苏州,蜚声海内外的苏州园林自然不能不逛。我们去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与狮子林两处园林。两处园林相距不远,不到半天就可以逛完。其中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典园林,这里以水为核心,各种亭台楼阁都是依水而建,无处不在体现着明清时期士大夫阶级的审美情趣,真的看起来就像是一幅文人园林画。
  至于狮子林,他的规模没有拙政园那么大,但是设计者巧妙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以太湖石为原料,堆叠起来了一大片假山,而且山与山相连,简直就像是假山组成的迷宫一般,这也是狮子林的标志之一。
  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毕业生,近在咫尺的苏州博物馆我岂能失之交臂,要知道这里可是号称中国最美博物馆啊,究竟美在哪里,待我一探究竟。

  l进入园中,能看到水池边棱角分明的相连的几处小房屋相连接。小房屋一副白墙黛瓦的模样,颇具苏州园林的神韵。
  在外面看,确实很美。但是走进其中,就能明显感受到内部空间的逼仄了。外部建筑的有棱有角造就的结果就是内部空间的局促,留给展示文物的地方也是所剩无几了。
  这个建筑在外面看,确实很美,但是实话实说,这个建筑确实不适合一个博物馆。总觉得它更适合作为一个小型的美术馆。好在苏州博物馆藏品不多,要展出精品,3600平米的展厅还是足够用了。
  走进苏州博物馆,会有一种穿越古今的感觉,因为苏州博物馆一侧是贝聿铭大师设计的新馆,另一侧则是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的忠王府。几步之隔,就像走过了几百年。
  我稍微了解一下忠王府的历史背景,又发现了实际上忠王府也是占据了拙政园的一部分进行翻盖的。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初文衡山先生在拙政园里面手植的紫藤,会出现在忠王府的一侧。

  5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主人已经几经更迭,数度兴废。外面的世界经历了多次的朝代更迭,换了人间。但它依然在此,就像项脊轩庭前的那棵枇杷树一般,今已亭亭如盖矣。
  晚上,在桨声灯影的平江路上漫步,徜徉在吴侬软语之中,听着半空中飘荡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唱腔。感觉自己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慢慢的放松了下来。
  结束了姑苏之行回到我市,每天的工作还是那样的周而复始。周六加班虽然能暂时缓解一下二手房摇号的压力,但是面对目前火爆楼市里的滚滚洪流,还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没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这些不动产的工作人员,只能是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就如同是在长夜难明的日子里,等待黎明的到来。
  而就在这时,突然间,天空中突然间掠过一道闪电,将伸手不见五指的世界照的恍如白昼。随后惊雷炸响,石破天惊,震的这个世界都地动山摇。

  而这个惊雷,就是针对全国各地,几乎几天一涨的房价上级做出了指示,那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这个消息传来,同事们都在热烈的讨论着这件事,大家的情绪明显都比之前高涨了,因为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这个最高指示就意味着估计房屋限购的日子,已经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那如同开水般炙热的楼市,终于到了开始降温的日子了。
  果不其然,最高指示传出来还不过一周的时间,我省就开始投石问路般的制订符合自己当地特色的具体情况的限购政策。
  而我省首先第一项限购举措就是即日起,所有人在省会城市,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只能购买一套住宅。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再买第二套住宅。

  这项政策的出台,就像是给所有想要靠投身楼市去大赚一笔的人们出示一张黄牌作为警告。这次省会限购只是牛刀小试,后面还有更多的限购政策在等着,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跻身楼市来玩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小心成为最后一个人,为之前所有人的成本买单。
  我突然间又想起了前不久和妻子在苏州漫步拙政园的时候,她突发感慨的问我:“明朝的时候,这些大官,大商人修那么大的园林,他们住的过来吗?”
  我被这个问题有些问住了,想了想之后,说道:“那个年代,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这些大官,大商人修的这些园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的高级,当然,也是为了炫耀他们所拥有的财富。”
  我看了看周围的景色,接着说:“除了居住的用途外,这里有时也会被用于休闲娱乐、社交活动、文化交流等。例如,举办宴会、赏花弄月、吟诗作画等。总之,这里不仅仅是用来居住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