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些年的离奇经历:从秦岭里的怪事说起一直到长生不老的秘密》
第52节

作者: 朝山放歌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10-17 20:53:00
  继续更新。
  ----------------------
  52 仙姑寨

  仙姑寨?莫非是半脸翁的村子?
  张厨子赶紧接着问:“半脸翁老爷子,就是那个坏了半张脸的老头儿,是你们村子的?”一边说着,张厨子一边用手挡住自己的半边脸比划着。
  四娃瞪大眼睛,看了看张厨子,然后点了点头:“你怎么知道?你们真是工地上的?”
  “那还有假?要不我怎么会知道半脸叔?他不就在工地上嘛!我们关系铁着呢!”张厨子一顿添油加醋,说的四娃深信不疑。

  从崖壁去仙姑寨,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一路走,张厨子一路白话,四娃和我们也渐渐熟起来,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戒备。
  我们问到了刚才村民们举行的仪式。四娃说,上一代仙姑在前日升天了,第二十二代仙姑继承衣钵。这两天,村子里一直在迎奉新的仙姑和祭祖拜天。刚才那崖壁上的几十孔崖洞,就是他们全村人祖先的安息之地。按照习俗,全村所有的人一起吃了晚餐,又由新的仙姑和族长带领各家的代表到崖洞下面祭拜祖先。传说,如果虔诚的话,会看到祖先现身赐福。
  四娃还告诉我们,那个面善的小伙子,是他的堂兄,小名叫三娃,而那位有点倔的老者,是他们的爷爷,也是村里辈分最高的人,理所当然的族长。其实到了四娃这一代人,由于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对外界接触也多起来,已经对村子里这些旧的习俗不太在意了,甚至有不少人都搬出了深山,住到了交通方便些的地方甚至县城。他和三娃都是采药、贩药为生,每年只有一半时间住在村子里,其他时间都在外面跑。这次要不是怕爷爷生气,他们可能也不会回来参加村子里的仪式。

  说话间,就到了仙姑寨的村口。由于地处深山,这个村子还没有通电灯。放眼望去,在半山坡上,朦朦胧胧分散着一户户的人家,有的家里还现出微弱的灯光。到了一排简陋的带脊的房子前面的时候,三娃、四娃兄弟两个把我们带了进去。里面的屋子有三大间,点着昏暗的油灯,陈设非常简陋,外屋有一张桌子,几把木凳子,里屋各有一张木腿床,床上垛着些被褥。除了这些之外,真可谓是家徒四壁。

  我们四个人坐在凳子上,三娃和四娃就被其他人喊了出去。
  “这里的人也忒不热情了吧?怎么也得给碗水喝呀!”别人一走,张厨子就好像一点都不累一样,站起来,撇着嘴,在屋里东瞧瞧西看看地溜达起来。
  我心里也有点纳闷,他们怎么把我们扔在这里不管了,就算是当成了贼,也得审审吧!还有,刚才四娃说全村人都得祭拜祖先,按半脸翁的名望,这么重要的事情不会没有他参加,可是怎么看不到?莫非他没有从工地回来?
  我正后悔刚才没有来得及问四娃一声的时候,外边噔噔噔的脚步声响起,三娃和四娃一人端着大笸箩,一人提着一个大暖瓶,肩膀上背着我们的两杆枪迈步走了进来。
  两个人进来后,把笸箩和暖瓶放到桌子上,又把枪靠墙立在墙根底下。三娃笑了笑说:“在上头冒犯了,别往心里去,先填饱肚子再说。”
  四娃把笸箩掀开,一阵豆腐味混合着蒜味扑面而来。我低头一看,笸箩里有四大碗热腾腾的豆腐,都浇了一层葱花蒜泥油辣子,此外,还有几个不知是什么面做的馒头,颜色比白面馒头要略微黄一些。我们四个人都饿了这么久,看到吃的,唾液立马加速分泌。
  张厨子最不客气,伸手一碗碗端出来,又从笸箩里抄起一双竹筷子一个馒头,端起一碗辣豆腐呼噜呼噜吃起来。
  我们几个也确实饿了,道了声谢,各顾各的,一人一碗,吃得别提有多香。馒头带着一种玉米和土豆的香味,豆腐又辣又烫,正好搭配在一起。几口下肚,身上就觉得舒服了很多。
  林大个儿吃饭快,我们才吃了一半,他已经一抹嘴吃饱了。林大个儿再次谢了弟兄二人,又问:“兄弟,刚才光听你们说,怎么没见到半脸叔?”
  “哦,仙姑升天的时候他回来过,后来又不知去了哪里,这些日子真是怪事多!”四娃说。
  “怪事?什么怪事?”林大个儿又问。

2012-10-17 20:53:00
  四娃刚想再说什么,三娃拽了他一下,就把话接了过去,告诉我们说,他们的爷爷有事情,不能亲自招待我们,让我们好好在这里休息一晚上,明天他们俩会送我们回工地。
  三娃和四娃等我们吃完后,收拾起别的东西,把热水瓶和碗留给我们喝水,起身告辞。
  兄弟两个人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好多谜团。我们住的房子,远离村子的核心位置,而且兄弟俩也有其他的话不愿意讲,看来,村子里肯定有些事情是不想让外人知道的。
  从紧张的环境一下放松下来,又吃饱喝足,我几乎困的随时都能睡着,他们三个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睡觉,睡觉,一切明天再说!”刘师兄往里屋的床上一躺,从旁边拽过一床旧被子,蒙头就睡。
  他的号召很快得到了大家实际行动的响应,两张大床,四个人,我们爬上床,把被子往身上一搭,和衣睡去。
  一夜无话。
  第二天我睁开眼的时候,三娃和四娃已经给我们送来了早饭。张厨子起的早,已经用一个搪瓷盆打来了洗脸水。
  林大个儿和刘师兄也相继起来,我和林大个儿都恢复得很好,只是刘师兄说自己有点不舒服,但也没有大碍。
  匆匆吃了早饭,三娃和四娃领着我们就上了路。
  一路上,张厨子和他俩有说有笑。虽然哥俩三缄其口,但我们还是大致知道了一些他们所说的奇怪事情。
  第一件事,以前的仙姑升天之后,都会将尸骨葬在崖壁那座山另一面的朝天坳中,并且仙姑会预测到自己什么时候离世,提前会让村子里的人在朝天坳修建称为“朝天宫”的思溉元君墓。可是,这一代仙姑在羽化升天之前,却召集村里上年纪的人说,羽化之后不会留下肉身在人间,所以任何人都不用也不得再进朝天坳。当天,人们就发现仙姑不知所踪。在三娃和四娃眼中,朝天坳是他们的禁地,兄弟俩不但从来没有去过,连提起来的时候,都怀着万分的敬意。而这敬意,来自于他们对仙姑的尊敬。他们两个跟半脸翁和鲁旺一样,都认为仙姑无所不知,既是村子里的圣人、先知,也是老师、医生。

  第二件事,每一代仙姑继任时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根据老人的说法,新的仙姑会继承上一代仙姑的“道”,也就是新仙姑会掌握老仙姑的所有本领,不仅知道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事情,还能够像老仙姑一样预知未来,治病救人。可是这一代继任的仙姑,就是那天在崖洞下带领大伙祭祖的小姑娘,却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连祭祖仪式基本的流程,都得靠着村里老人的记忆来完成。他们的爷爷也觉得有点奇怪,可作为族长,只能尽力维护仙姑在众人心中的地位,并叮嘱兄弟两个不得乱说。

  他们俩一说到老仙姑失踪,我一下就想到了在井底看到的那个老太太的尸体。
  张厨子也问过他们最近是不是还有别的老人失踪,三娃和四娃都摇头否认。至于老仙姑是真的失踪了,还是飞升了,他们两个也拿不准,不过村子里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老人都深信仙姑是飞升了无疑。
  路上走着的时候,刘师兄偷偷告诉我们三个,看来仙姑寨的人都不知道山里有通道的事,所以先不要对这兄弟二人说我们这两天的经历,特别是在朝天坳中的事情,要不非得让这个平静的小村子炸了锅。等回到工地向高总汇报一下,或者找到半脸翁后商量商量,再做打算。
  我们也觉得非常有道理,因此他们兄弟问到我们的事情的时候,四个人都含糊其辞,搪塞了过去。
  我知道,在农村,尤其比较落后闭塞的村子,很多都有类似于“仙姑”的人,在我的老家也有,称为“神妈妈”,一般就是替孩子叫叫魂儿、替大人驱驱鬼儿,厉害点的,还能进行所谓的“通灵”。虽然很多这类活动无法解释,但从总体上看,还是有着很重的迷信色彩的,其效果大都没法儿验证。这些人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信则灵”、“诚则灵”,这也为“不灵”的时候找到了借口。
  可我从半脸翁、鲁旺、三娃和四娃口中了解的来看,仙姑寨的仙姑却似乎跟“叫魂儿”、“驱鬼”、“通灵”等等一点都沾不上边,她所做的事情大都是可以验证效果的,比如推算很久以前的事情、预测以后的事情、治病救人等等。而且,人们对仙姑的虔诚和仙姑在村民中的影响,也远远超越了一般的“神婆”或“神妈妈”。
  张厨子一路上都唾沫星子乱飞,和三娃兄弟两个聊得热火朝天,我跟在他们三个后面,听着他们侃大山。刘师兄身体有些不舒服,一路上都皱着眉头,话很少。林大个儿可能也在想着丢枪的事情,除了偶尔和我说两句话,也一直闭口不言。
  翻过两个山头,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工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