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些年的离奇经历:从秦岭里的怪事说起一直到长生不老的秘密》
第36节作者:
朝山放歌 2012-9-27 12:57:00
太好了,中午又有时间。匆匆扒完饭,先更一段再说。
------------
35 新的发现
自从我们进入林子以来,就再也没有听到过那嘎嘎嘎的笑声,更甭说看到那个白毛怪物。可就算是那个白毛干的,一百五六十斤的大活人,它是怎么不留痕迹地弄走的呢?
我们在那棵大树下等了有半小时,林大个儿和张厨子尽管仍然很虚弱,但已经能慢慢走动了。其间,我一个人仗着胆子,抱着一丝希望又沿着石屋里面的台阶下去一次,可是什么都没有发现。
等我从石屋里出来,林大个儿和张厨子正在门口等着。
林大个儿一见我着急的样子,勉强笑了一下,说:“小山子,也别太着急,咱们四下找找,没准他中毒轻,醒了之后见你不在又去找你了!”
我明知他是在安慰我,可也没有别的选择。
张厨子可能是因为体重大,对毒素的稀释能力强,中毒就轻,恢复得比林大个儿要好些。我看林大个儿走路都有些困难,反正我们也不会走远,就把那杆五六式步枪留给他,让他在树下等我们。
然后,我和张厨子两个人在石屋四周的小范围内转了一圈。
我们一路喊着,几乎把每一个可疑的灌木丛都扒开看看,除了惊起飞鸟无数,没有发现刘师兄的一点踪迹。
唯一的收获是,我在石屋下面的猜想初步得到了证实。
在石屋四周的灌木丛中,时不时就会看到一块块条石。这些条石都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有的断成好几截,有的埋在土里只露出一个角。我们一开始来的时候,注意力一直在那个石屋上,以至于把这些石头都当成了天然的。可仔细一看就能看出,这些石头不仅出自人工,而且有不少经过了精雕细琢。只是年代久远,上面的图案和文字都已模糊得无法辨认。
从这些散落在各处的石头看,很久之前,这里应该有一座大型的石头建筑,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毁坏了。
再想想那个石屋和向下的通道,显然不是修建在一个年代。从砌筑石屋所用条石长短不一的情况看,这个石屋多半是在原来的建筑毁坏后,人们用废墟上的石料重新修筑的。而那个通道,两侧的石壁丝毫没有动过的痕迹,很有可能就是原来建筑的一部分。
从石屋往前走,地上的石头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更大块的方石。这座建筑的规模肯定不小,甚至,可能不是一座。可是,什么人会在这秦岭中的深山里修建如此规模的建筑呢?
张厨子用手摸着一块石头的表面,到了这种时候也不忘天真一把,眯着眼睛想了想,问我:“小山子,你说老刘会不会把咱哥儿几个扔下不管,自个儿去前面找宝贝去了?”
“呵呵”,我苦笑一声,“真要是那样,就好了。”
我和张厨子筋疲力尽,垂头丧气地回来的时候,见林大个儿找了个空地,点了一堆不大的火,正在烤我的裤子。
我低头一看,身上那条花秋裤早就变成了布条裙儿。
他一见我们,抬起头来,眼睛一亮:“怎么样?”
“唉,就看见不少大石头,老刘连个影儿都没有”,张厨子挨着林大个儿坐下,叹了口气说。紧接着,他语气一转,又说:“不过我有预感,老刘肯定没事。”
林大个儿的眼神一下又暗淡下来,嘴里说着:“真是奇怪,这么个大活人,怎么会一下就没了?你们歇歇,一会咱一块再找找。”
随后,他又像想起什么来一样,问:“大石头?你们也发现了?好像这里以前有过建筑。”
“林哥,肯定是,越往前石头越多。在这大山里盖房子,不知谁家有钱没地花了。”我说。
林大个儿一边烤着我的裤子,一边和我们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其实也没什么商量的,除了一边继续找刘师兄,一边想办法回到工地,我们别无选择。只要能让一个人回到工地送信,即便我们找不到刘师兄,也可以发动更多的人找,那时候希望也会增加很多。
裤子烤干了,我脱下布条裙儿,换上我的迷彩裤。看看表,已经到了十点多钟,虽然林子里看不到太阳,但也能感到凉意渐渐退去。
林大个儿也精神了很多,张厨子更是有些等不及了。我们决定按照一开始的想法,继续沿着山谷再往上走,这样位置越来越高,找到出路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在往前走之前,我们仍不放心,又往左右两个方向找了找,好在这个山谷不是特别宽,用不了太多时间。
我们发现,我们一开始所在的位置,是在山谷靠左的一边。而往右走到山谷的右边,又出现了一个和刚才那个石屋差不多的石屋。看来,两个石屋是对称的。第二个石屋的里面,也是有一个向下的台阶,台阶尽头,就是绿绿的水。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次我们下到台阶下面,没敢再闹出任何动静。可是,里面没有一丝有人或动物来过的痕迹,刘师兄更不可能来过这里。
从第二个石屋出来,我们不敢耽搁,按照计划的方向向前走去,一边喊,一边四外找。
石头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散落在密林各处,以条石居多,但也有柱形的,或者平板状的。甚至在半块石板上,我认出了一个大大的阳刻的天字。
类似于那样的石屋,我们又看到了两个,里面的情况都和前两个差不多。
只是在第四个石屋外边缠绕的藤蔓里发现的东西,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