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货生涯——兼谈中国金融业乱象》
第13节

作者: 水仙长在咖啡杯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20 00:30:26

  16
  正如前面多次说到的,证券市场本质上是企业的社会化融资场所,而期货市场则是一个大宗商品价格发现,以调剂企业生产的交易场所。两者一正一奇,一直一偏,一主一副,构成了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本市场。只不过,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证券和期货市场也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1973年,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氏(Richard Milhous Nixon)宣布取消自由世界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从而开启无抵押信用货币时代后,虚拟经济也从此迎来高速扩张的年代。
  实际上,早在尼克松氏关闭黄金窗口的前一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BOT)便正式成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推出了七种外汇合约。这七大合约分别为美元兑英镑(GBPUSD)、德国马克(联邦德国马克)(USDDME)、法国法郎(USDFFR)、澳大利亚元(AUDUSD)、瑞士法郎(USDCHF)、日元(USDJPY)和加拿大元(USDCAD)。这七大最初的期货品种也就构成了人们常讲的“直盘”交易。这是因为,虽然在1970年代初,美国经济在西方占比虽然已大不及1945年,可仍有三分之一以上,故美元期货便成了衡量当年西方发达国家资本流向的重要指标。

  也就是从这一时刻起,金融期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角色,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2009年底,那是我短暂期货生涯的最后日子里,偶遇了一位1970年代即参与IMM外汇期货交易,现在已退休在家的香港贸易商C先生,谈起过眼风云、往日沧桑,皆嘘唏不已,一瓶浊酒,痛饮至晓,此为后话。
  在IMM外汇期货大获成功的基础上,1976年1月,IMM又推出了90天短期美国国债期货合约,使金融期货的阵营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1982年,美国堪萨斯农产品交易所(KCBT)又推出了价值线股指期货合约,由此,股票指数作为一类重要的期货产品,成为了横跨股市和期货市场的资本桥梁。于是,自1980年代起,全球期货业进入了长达20年的跨越式发展阶段:股票、利率、政治事件、信用违约保险、电力、气温、降水量甚至恐怖袭击、战争、天灾都成了期货交易的对象……而投机、炒作行为在期货交易中所占比例也越发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约685万亿美元的全球期货交易额中,76%以上都不是来自传统的大宗商品交易领域,而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也只有7%的交易最终走到了交割阶段。无怪乎,有识之士惊呼,“投机炒作资本主义”的盛行,是本次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

  然而,在中国,尽管1990年就建立了期货市场,但在这近20年发展史上,二元经济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属性,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1992年后,各地纷纷上马交易所,到了1998年大整顿前夕,全国“有名有姓”的期货交易所就超过了20家,而地下外汇、股指、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更是蔚然成风。而在交易中,“苏州红小豆逼仓事件”、“327国债事件”、“郑州、北京绿豆大战”等乱象亦是层出不穷。可在整顿之后,只余下大连、郑州、上海三家期货交易所,交易品种也局限在少数大宗商品上,交易量顿时严重萎缩。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地产热在全国范围内的铺开,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铜进口国,最大钢铁生产和消费国,最大的水泥消耗国,期货业虽然再度迎来发展良机,但是重营销,轻研发的矛盾依然存在。虽然在2001至2008年的第一波大宗商品牛市中,对于早已习惯多头思维的广大中国期货投资者来讲,亏损面还是较为有限,但是在2008年宽幅跌宕的复杂行情里,不少期货公司连客户带自营都出现了惨烈的亏损,以至于纷纷将分公司、营业部乃至客户卖出以充实现金流。而本人也很快明白了,上家断尾求生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将一直伴随我的期货生涯之始终。

  那天正好Manking不在,我也刚刚把传单背进书包里,准备去自己的“阵地”宣传期货。那时我的方法是,在网上启用了新的blog,专门讲股市和期货的行情,更新时间是9:00至10:30之间,首先写股票的盘前评论及预测,一边当着他们面写(在影幕上),一边和他们讲如何把当天股市行情预测、交易意图、策略、要点、推荐个股的介入、止损、目标价位清晰、完整而不失诱惑性地告诉准客户们。

  由于当年中国特色的螺纹钢、线材等钢铁期货还未上线,其他的品种,如铜、铝、燃料油、大豆、棉花、糖、强麦、早籼稻都是国际市场的“影子价格”:一开盘即围绕北京时间凌晨2:30纽约及CBOT两大国际期货市场的收盘价(以人民币/吨计算)上下波动,如果不做隔夜交易,就根本无法享受欧美市场波动带来的利润(或损失),故期货的当天建议可以在10:00前后推出,写在blog上,贴在公司网站上(要客户回家按照名片所写网址登陆网站自己看准确率)。这时,同事早已走了,可“经理室”的电话响了。

  我马上飞奔入内,一拿起电话,便是劈头盖脸一顿没头没脑地乱骂:“你们真行啊,换了马甲就因为老子认不出来了啊?姓Z的,你小子还换电话了,当初和我拍胸脯的话我还没忘呢!早知道老子应该把你的话录下来,现在是公了,还是私了?你们看着办!……”那时我脾气和身材还没有失控,故挨骂时只能一个劲地解释(后来也和客户对骂过好几次,现在想起来也是很抱歉),直到对方火消一点了才明白,上家还在经营时,总经理和业务员曾以花言巧语将一位积蓄颇丰的小企业主“请”来开户交易,毫无疑问,不少业者在客户开户后,便耍起“前头热后头凉”的“剃头生意”来,而疏于客户教育、引导及管理的结果,就是期货市场上的惨重“学费”。

  要知道,和证券市场投资重个股、重公司治理、重微观经济的分析模式不同,期货市场与国际政治、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因为大宗商品各个国家都开采、都生产、也都消费,参与这个市场的有散户,但是企业、行业组织乃至国家政府这些大型主体无疑更具话语权。它们拥有大把的金钱,可以旷日持久地大打拉锯战,还有实打实的现货储备与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们通晓产品的成本,清楚上游的产量,知道下游的需求,明白相关法律、政策的特点、变迁,这些知识储备和信息优势,是普通散户乃至经纪机构都不具备的。对于普通交易者来讲,只能是加强内控,提防风险,紧跟大势,但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和这位怒气冲冲地客户耐心地解释完这些事情,并确认其要求仅为“删除帐户”后,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你已经把剩余资金取出了,这个帐户便可以认为是作废了。但是资料删除恐怕我们做不到,因为是银行第三方存管。对方沉默了一会,大概是为自己刚才的失态有些歉疚,礼貌地说了声“再见”便挂了电话。其实,人总是渴望成功,害怕失败。
  为了谨慎起见,我立刻拨通了电话,将此事向Manking简要地讲了一下,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小R啊,你真还是个学校人,没成职场人啊!这些电话我也接了不少,你直接把它Pass掉就成了,人家来这里是愿赌服输,而且人家都有人家的财路,你替人家担心什么啊?这做期货,客户就是‘走、来、下一个’,我们要做的就是,豁达,豁达,再豁达。知道了吗?”
  说实在的,听了这个电话后,我也努力地劝过自己“豁达”,可事实上,我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随着朋友在我近乎乞讨的软磨硬泡下纷纷转战期市,我电话费直线上升不说,神经紧张程度也在与日俱增,结果之一便是转辗反侧的失眠,可惜公司会客室的长沙发没有家中大床的宽阔空间,于是只能打开交易室的影幕,呆呆看着那些新闻、数字和K线,直到天明。刷牙时,我发现,25岁,人生第一道皱纹就起在下眼睑,而头上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2009年正在款款而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