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局》
第38节

作者: 黄飞鸿00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手工计票对于美国的软实力实际上是有一定损伤的。这件事情双方从佛州部分县法院一直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佛州的选票统计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或许真的是小布什选票领先,然而今天只能说或许而已。最高法院实际上也回避了佛州的选票问题,最高法院并没有下令停止手工计票,只是推翻了佛州最高法院原有的裁决,把案件发回重审。但是联邦最高法院此前已经宣布,合法的选票统计截止时间是12月12日。在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发回重审时,距离13日零点只有两个小时。说白了联邦最高法院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来得及。于是当年的选举结果就是布什入主白宫,而计算全国范围的选民票,戈尔比布什多了54万张。由于美国的选举人制度,当选者的所获得的选民票数未必比败选者多,这已经有过先例。

  日期:2009-04-14 13:36:29
  基本上和我说的思路是吻合的.
  西方文明由于地理和偶然因素的作用,得以出现第二个扩张顶点.因为其激进的军事扩张手段已经被放弃了,因此第二次扩张主要使用比较吻合的方式,通过贸易来获得全球资源.
  获得资源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国际贸易,而为了能够获得资源,必须让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否则这些国家无法生产资源.如此一来,这些国家本身的资源消耗量也会上升,导致全球范围的资源紧张.05年以后全球的所有主要资源价格疯涨,来源于此.
  在各种资源中,最先发挥限制性作用的非常可能是石油.我大概记得,全世界石油产量在1960年达到10亿吨,1969年(也可能1970年)达到20亿吨,大约1980年前后超过30亿吨.现在大约是38亿吨.也就是说,人类花了将近30年时间,也没有跨越40亿吨这道门槛,70年代前后那种过十年全球石油产量就增长10亿吨的情况已经消失了.如果把这些数据用软件分析一下,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位置正在一个曲线的顶点附近.主要的产油国已经或者正在越过石油生产的顶峰.

  西方国家无法应对此种危机,因为其文化传统决定了,在下降段其各种制度都无法有效工作,所以这种文明将衰落并一蹶不振.
  美国是必然衰落,但是美国居然选择了最快的衰落方式,是有些让人难以预见到的.如果不是恰好在这个时候选择一个非洲裔总统,美国的衰落将会慢一些.在未来数年,美国的衰落将会让全世界目瞪口呆恍若隔世.有些事情,也许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这一切太巧合了.
  第四个没什么要补充,对于美国而言是内战和分裂.对于欧盟,我现在还不想下结论,希望他们还能够把握住历史的机遇,虽然机遇稍纵即逝.
  第五个,逆向城市化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当然城市还是存在的,规模会比现在要小一些.现在的城市对于能源的消耗太厉害,资源数量和气候变化决定了无法维持这个规模.
  后工业化时代这个说法不太合适,工业是可以大部分得以保全的,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工作要做.中国必须来做这件事情,对于全人类而言意义深远,西方文明有在下降期破坏文献典籍的传统,工业文明的保全不能指望欧美.中国如果不做,很多东西子孙后代就见不到了.
  不管是奥特曼还是格斯拉,只要这个经济模式维持下去,人类社会对于石油的需求超过每年40亿吨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估计整个星球的石油产出速度,永远也不会超过40亿吨这道门槛了.

  日期:2009-04-14 13:46:25
  百度了一部分关于世界石油工业的内容,供有兴趣的读者科普.
  请注意最后一段,关于世界石油年产量趋势的描述.前面凭记忆写的年份和这里的略有出入,应该这里的数据为准,细节地方记忆有误.
  世界石油工业
  石油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基础最重要的能源。60年代中期取代煤炭登上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冠军。 70年代,世界石油年贸易量为15亿吨,约占世界总贸易量的1/5,占海上商品吨位的53%;油轮占商船吨位的40%。作为燃料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铁路、汽车、轮船、飞机)以及军事和国防建设,同时成为新兴的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石油工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工业部门结构的转换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以及地域经济的开发。虽然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80年代的油价下跌,海湾战争,以及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能源的开发,多极化能源消费构成的形成等等各种冲击,但到本世纪末,石油仍是重要能源。

  (一)世界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利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扩大,其探明可采储量受资源的发现和开发状况所制约。近40年来,世界各地竞相找油,50~60年代是世界“石油大发现”时期,探明储量从104亿吨增到720亿吨,净增6倍。70年代以来进入稳定增长期,1990年底达1365亿吨。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特点分布集中是最大特点。具体表现:
  (1)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现油田多集中在东半球,现已占80%以上。
  (2)地区分布不均衡。过去欧美地区占80%,从50年代开始向亚非拉地区转移,现已占70%以上,波斯湾沿岸几乎富集了60%,享有“世界石油宝库”称号。过去中国被认为是贫油国,现已是世界大储油国之一。60年代以来,非洲相继发现一批油田,70年代拉丁美洲产量也有较大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储油区。东欧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阿塞拜疆。西欧是新崛起的油田区,储量不大而意义重大。北美洲的储量比重呈下降趋势。目前世界上拥30亿吨以上储量的国家共11个。其次世界石油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60~70年代以来,随着开发技术的改进,海洋石油资源贮量丰富,加速了重点转移,几乎所有的大陆架成为勘探、开发石油的场所。现有40多个国家在海洋生产油或气,其探明储量已占全球总储量的42%。

  (二)世界石油生产与地域分布特点人类开发利用石油资源早于煤炭,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做为商品性的现代化生产,始于1857年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接着美国、以及(前)苏联、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先后开采石油。到1940年世界石油产量达2.6亿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石油产量增加迅速。50~70年代一直是上升趋势,1960年、 1969年、1978年分别突破10亿吨、20亿吨、30亿吨,1979年创历史最高水平(31.2亿吨),约等于战前的12倍,每年以8.6%的速度增长,是“石油的黄金时代”。80年代出现了下降的总趋势。
  日期:2009-04-15 08:48:18
  “就这样擦身而过!”
  小布什于2004年再次连任,布什家族占据美国政坛中心时间达到12年。小布什在其第一个任期之内频繁发动两次战争,恐怕也有转移公众注意力的成分,避免社会舆论纠缠于其当选的合法性问题。到了2008年总统大选,由于共和党执政八年间在伊拉克和经济问题上的表现太差,民主党取胜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在民主党党内提名候选人的初期,希拉里的呼声很高。假如希拉里能够获得民主党提名的话,其入主白宫估计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如此一来,则美国实际上将形成两大家族轮流执政的局面。也就是从1988年老布什当选开始,形成克林顿家族和布什家族在至少24年的时间里轮流执政的局面,这已经是很典型的家族政治了。如果用学术名词来讲的话,那就是美国的政治从共和制向寡头制过渡。在古罗马历史上,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时期,美国今天再走一遍,无非是历史的重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