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就如同前面谈到的,各阶层的权利地位与其兵役制度、经济制度以及政治体制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关系。每一个局部的设计与选择都不是孤立的,必须被看成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去加以考察。这里有必要再次提到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往往关注局部,而对整体关注不多。中国文明的思维方式往往关注整体,对局部关注不多。这样就导致了中医和西医的不同,西医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中医则往往认为一个器官的病变可能是另外一个器官导致的。文化本身也同样是受思维方式影响的。西方的社会科学,同样是把社会分割成局部去加以研究,于是就有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等等。但是如何把这些社会科学分支看成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以描绘一幅整个社会的全景图画,西方的社会科学并未作多少工作。应当说中西医是各有所长的,一方并不能取代另一方。社会问题的解决恐怕也是如此。西方式的方法自有其用武之地,但是中国的思路同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近代西方文明的强势,使得中国的思路被遗忘和忽视。这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标志着西方的社会制度全面出现问题。整个世界历史将要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各国都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与矛盾。这时要解决问题,包括中国人自己从中国文明中汲取营养就是不可或缺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至于说,一个民族是先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而后才开始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建立一个文明;还是先建立了文明的萌芽,然后逐渐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这是典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过于久远的历史留给我们的资料太少,恐怕后人也无从知晓了。况且,如果思维方式的建立早于文字的出现的话,那么恐怕古人也没有什么办法把建立思维方式的过程告诉我们。既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制度是互相耦合在一起的,一个局部的调整往往牵扯到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调整。我们可以揣测,各民族的祖先们或许一开始建立了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制度或者习惯。为了让某方面的制度能够长期运转,他们开始尝试其他领域的配套制度,并且逐渐同时建立和发展了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这两个过程可能完全是并行的,根本就无法分开。
如果我们把思维方式的不同与两个文明地理环境的不同放在一起加以考察的话,很自然的会想到这两者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联系?或者说,是不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注定了生活于其间的民族会建立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呢?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同时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无结论。因为上古的资料太少,我们无法准确重现那个时代的情形。地理决定论在此是不适用的,地理环境的差异应该说更多的对于一个文明的发展壮大过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中世纪与近代
经过上述的讨论,相信读者对于西方文明的基本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当我们再来看待此后的欧洲历史时,就会很容易理解。其文明的特征注定了是小国寡民难以稳固统一,而且只有一个波峰。那么罗马帝国覆灭后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人再统一整个欧洲,于是我们很容易推断出中世纪的欧洲必然是国家林立,征战不休的。频繁的战争使得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欧洲经济远远落后于中国和中东地区,也就丝毫不足为奇了。整个中世纪就是对于西方文明只有一个波峰的最好例证,漫漫黑夜看不到尽头。
这样讲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西方文明怎么会从中世纪的泥潭中走出来。在理论上这的确是一个重大问题,不解释西方文明近代为什么崛起而且成就如此之大,就不可能说明西方文明为什么需要向中国学习。下一章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应当指出的是,近代西方文明的轨迹并不是单峰的曲线,而是双峰;也就是说这个曲线出现了两个顶点。之所以如此,并非是西方文明的内在特性使然,而是地理条件和偶然因素造成。第二个顶点就在911事件附近。
另外,欧盟的建立,是欧洲统一的再次尝试。到目前为止,欧洲的统一进程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当然这些进展是在欧洲经济发展良好的情况下取得的。不管对于什么社会,真正考验向心力都是在困难时期。目前的金融危机,将是对欧盟内部凝聚力的一次比较严峻的考验。窃以为,如果欧盟真的希望比较长期稳固的统一欧洲的话,那么恐怕是必须向中国先哲们学习些智慧的。
本章小结
现代西方文明直接继承了古代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其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相同的,走过的演变轨迹也将是相同的。概括而言,西方文明是扩张型的文明,依靠扩张来缓和其内部的矛盾。在扩张时其一整套制度会高效运转同时也会耗尽其潜力,因此其轨迹是大起大落的,一旦衰落基本不可能复兴。
古希腊城邦是小国寡民的,其一整套社会制度也是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状态,一旦领土和人口增加,其制度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继承这种文明的欧洲在罗马帝国之后也无法统一。长期的分裂局面是造成欧洲中世纪黑暗和落后的原因之一。
不论古代西方文明还是现代西方文明都是缺乏向心力的,必须依靠繁荣维持其社会的向心力。因此,整个社会必然有强烈的扩张倾向,不扩张就会解体。
第二章完
日期:2009-02-15 09:38:14
第三章 近代西方文明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以西元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作为起点,另一部分学者倾向于选择西元1500年前后的某年作为起点。窃以为,以西元1492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更能体现西方文明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因为这一年的发现是西方文明得以再次扩张的前提条件。
不堪一击的文明
如果说近代历史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西方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发展,想来读者应当是没有异议的。倘不是如此,则今天的世界和每个人的生活将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西方文明的影响几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之中。既然西方文明的特点是其在繁荣时耗尽了潜力,那又怎么会莫名其妙走出了中世纪一千年的黑暗,开始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这岂非自相矛盾?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中世纪的欧洲处于黑暗和落后之中,但是当她遇到了一个更加虚弱的文明,可以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就进行扩张的时候,那么局面就完全不同了。西方世界可以不断得获得财富以增加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构建更加庞大的人文思想体系以升级其软实力。这样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对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形成足够大的战略优势,以完成其全球扩张的过程。伴随着扩张,全世界的财富向欧洲集中。因此,整个近代世界的主题是扩张与掠夺,对应的时间跨度大约是四百年。
这个更加虚弱的文明就在美洲大陆。造成美洲文明比亚欧大陆诸文明更加虚弱的主要原因是这片大陆没有马和其他大型畜力可用,而且也没有和其他大陆的文明交流学习的机会。关于美洲大陆对整个世界近代史的影响,笔者数年前曾有专文论述 ,在此简单只介绍一下以上两点原因何以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关于马在古代历史特别是古代军事史上的作用,是怎样强调都不为过的。马之于古代战争,犹如坦克之于现代战争;马是冷兵器时代机动能力和冲锋能力的支柱。数年前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很多情节就体现了马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缺乏马不但导致美洲土著的军事和谋略水平低下,于此直接联系的是整片大陆都没有发明畜力车,也未发明人力车。运输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整个社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其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全面落后于同时代的亚洲和欧洲。有鉴于此,就不难理解建立在一片没有马的大陆上的文明,必将是天生瘸腿的文明,其在军事和商业领域都是远落后于其他文明的。相对孤立的位置,又造成美洲古文明没有向其他文明学习的机会,只能独自缓慢的徘徊。另外,缺乏交流导致印第安人对于亚欧大陆的传染病如天花、麻风等没有免疫力,死亡率极高。
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影响之大,不亚于战争。一场传染病摧毁一个甚至几个国家,并不罕见。东汉王朝表面上亡于黄巾起义,实际上一定程度亡于数次蔓延全国的传染病,很有可能是鼠疫。在东汉灵帝时期,全国发生大的瘟疫达五次。鼠疫流行导致了整个社会矛盾空前尖锐,遂至全国大乱群雄纷起。值得一提的是,张仲景即生于这个时代。他以毕生经验写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成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他本人被后世尊为医圣。即便是到了现代社会,传染病的破坏力也丝毫不容小视。这点相信经历过非典的读者完全可以理解。由于当时中国采取了得力措施,才保证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没有被打断。
匹夫不可夺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