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太太不仅给美国带来了金融危机,也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批年轻人成为房奴,每月背着沉重的月供,整个生活因为一套房子而彻底改变。房价下跌之后,大批业主退房又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断供则直接威胁到金融体系的安全。谈及此不免想到《全球通史》 中的一句话,西方带来的观念远比他们的武器更有破坏力。俄罗斯因为轻信西方经济学家的休克疗法,导致整个经济倒退了二十年。以后的人们回首这一段往事,肯定不会认为超级老太太的观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处。实际上,《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适用于全世界,适用于五百年以来直到今天的全部历史。希望读者能够重视这句话,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多次提到。中国曾经的痛苦,很大程度被西方的观念打败而不是被其武器打败。今天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有条件来彻底反思一下落后的原因和复兴的出路。当我们完成了这一过程之后,中国的复兴将是一片坦途。中国将彻底走出近代的阴影,进入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成为整个世界效仿的样板。本书的作用,则在于帮助中国更快的完成反思过程,并树立整个社会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心。
注:关于美国大陆化的详细解释,请参阅笔者数年关于世界近代史的电子书。下载链接见附录。
日期:2009-02-07 08:22:57
兴衰周期
经济危机是经济周期的产物,这已经是经济学常识了。更深层来看,那么金融危机又是什么力量的产物呢?事实上,导致这个危机出现的是兴衰周期,金融危机的最终结果将导致美国的衰落,也就是美国这个国家经历一个从兴到衰的过程。尽管其表现形式是通过次级贷款、资金链断裂等等,但是这些只是兴衰周期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而已。到了一定程度,兴衰周期的力量总要表现出来,不通过金融危机这条路,一定会通过其他路径。
这个世界周期性的现象很多,经济周期只是其中的一种。一般的经济危机体现的无非是经济周期的破坏力。不过在经济周期之外,一个国家甚至于一个文明还在服从着兴衰交替的周期。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经历过兴衰周期的变化,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今天只局限于英伦三岛,其他盛极一时连废墟都没有留下多少的国家比比皆是,只有美国暂时是一个例外。美国之所以例外,并不是因为她游离于这个规律之外,而是她的历史太短,如此有限的历史长度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一个兴衰周期。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的经济危机,直到现在还在升级的过程之中。当美国的国际地位随着美元的危机一落千丈时,全世界将更加深刻的理解兴衰周期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面对着严重的危机,西方社会一定会开动脑筋去寻找一条出路。经济学号称西方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诺贝尔奖唯一垂青的社会科学。对于西方经济学而言,这次金融危机一定会再次引发西方经济学的一场革命。之所以说再次,因为29年到33年的大萧条就曾经引发一次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史称“凯恩斯革命”。在凯恩斯革命之前,西方经济学家们对于宏观经济学也曾涉及,但是没有出现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也没有人真正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革命
在讨论下一次经济学革命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看看上一次西方经济学革命—— 凯恩斯革命。西方经济学早期主要关心的是微观经济问题。至于宏观问题,他们相信“供给会自动的创造需求”,同时市场会通过“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所以用不着操心。西元1929到1933年大危机之后宏观经济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因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经济学家们更重视宏观问题。此后如何熨平经济周期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熨平经济周期,就是减少周期性发生的经济危机对于经济的破坏力。能够熨平经济周期的力量在哪里呢?只能在经济体系之外,因为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能力有其局限性,一定会导致经济周期的发生。外部的力量主要就是政治力量,所以大危机之后各发达国家都放弃了自由市场经济,改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通过运用行政力量对经济进行调控,同时辅以社会福利和税收等政策,使得经济相对比较平稳的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的发生。在二战后,凯恩斯学说让西方社会经历了长达25年的持续繁荣。此后由于滞涨的出现,凯恩斯学派逐渐式微。
回顾上一次大萧条给经济学带来的变化,我们不难预见这次金融危机将给未来经济学带来一场怎样的革命。那就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将不仅要关心如何熨平经济周期,还要去关心如何熨平兴衰周期。经济体系肯定没有这个能力,一国的衰落必然会导致经济衰退或发展受阻。依靠政治恐怕也做不到这一点,兴衰周期一般都伴随着政治上的一些变化,政治家能够独善其身都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找来找去,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就只有文化了。如果大家觉得文化这个词比较空泛的话,我们可以换一个词,那就是道德或者说责任感。这种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经济学什么样子呢?西方经济学家肯定不知道,因为西方文明不具备熨平兴衰周期的能力。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只有中国文明。中国文明不仅是唯一历经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也是唯一能够在每次衰落后不断走向辉煌的文明。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文明最大的优势之一,请注意是之一,就是能够熨平兴衰周期;否则中国不可能在两千年的时间领先于世界。西方经济学家倘若想要找到熨平兴衰周期的方法,只有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吸取营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未来一定会在文化上引领世界。部分读者很可能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是隔年的黄历翻不得,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是白日做梦。理由无非是什么工业社会啦,或者是民主大潮啦,甚至于中国文化导致落后不适合于近代社会之类。实际上,这些观念和美国的超级老太太没什么两样,后面几章我们就会详细的解析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这些观念的形成,本质上是对历史的看法使然,或者说是历史观使然。当我们理解了世界为什么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那么未来如何就一目了然。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将归于尘土。能够历经千年而不朽的,只有文字。一个能够熨平兴衰周期的文化,首先必须是重视教育的,这样才能保证在物质生活很困难的时候文化传统本身不至于中断。其次,文化本身要让人有深刻的归属感,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困难时期凝聚人心。另外,文化还要让整个民族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否则就不可能从废墟上再次站起。当经济学停留于社会的生产消费就业货币等话题时,以笔者看这只是狭义的经济学。应当说西方经济学两百年来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其视野和关注范围已经大大拓宽,但是这还仅仅是狭义的经济学。当经济学开始关心如何熨平一个国家的兴衰周期的时候,就是真正的广义经济学了。此时狭义的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伦理学等等一切,全部成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不过此时的经济一词已经不是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了,而是古汉语所讲的经济——经世济民的学问。
日期:2009-02-08 10:03:47
我们怎么办
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在全球经济形势如此剧烈动荡的时期,指望中国经济不受冲击是不可能的。从东南亚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实际上就是在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来刺激经济发展。到现在,十年已经过去。西方笃信凯恩斯的时间,也不过二十五年,我们还能够用多久呢?凯恩斯主义失势,起于滞涨的出现。而全世界上半年还在为大宗商品的涨价而苦恼,滞涨并没有过去,只是被需求剧烈下降暂时掩盖了。西方世界不可能再用凯恩斯主义,就是想用也无钱可用。冰岛政府已经破产,美国的部分州政府也接近破产的边缘,更不要讲拨出巨款投资。数月前通过的七千亿美元救市计划,目前业已投下去三千多亿,连个水花都没有看到。金融衍生工具的破坏力现在已经让全世界刻骨铭心,未来必定要走去杠杆化的道路。同时美国社会的债务负担已经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观念被放弃,再加之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需求的萎缩势将导致经济陷入负增长。失业和降薪会迫使部分优质贷款也变成次贷,形成大面积的信用卡危机。而美国现在也没有多少技术优势来通过对外贸易拉动国内需求,在金融资本主义盛行时其制造业已经严重空心化,眼下只有航空业勉强可以维持竞争力。相比美国而言,欧洲投入的资金数额更加庞大,效果同样不乐观。中国如果继续使用凯恩斯主义应对此次危机,恐怕收效也不会理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