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怪日记:海底打捞工首次披露隐瞒十年海怪资料(1968——1978)》
第1节作者:
宋胜利2012 日期:2012-7-18 11:12:34
茫茫大海上的很多事情,并非几句话,几句所谓的禁忌,就能说得明白的。上亿年的历史,上千米深的大海,大海中那些稀奇古怪的物事,那些神秘诡异的禁忌,都不是我们这些所能揣度,所能想象的。
我是一个在海上漂了大半辈子的老海员,一直从事打捞工作。所谓“打捞”,就是打捞沉没在海底的古老船只、打捞舰艇,有时也会接到上级的古怪密令,协助打捞隐藏在海底深处的古墓,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在我做打捞工的近40年里,我去过中国百分之九十的未知海域,南海的鬼礁湾、东海的海眼、日本海的无底深渊,见过海底坍塌的巨大城池、身躯庞大的海怪,见过被血染红的海域,见过水中燃烧着的森冷火焰,见过房屋一般大小的海龟爬行在礁石上,以及像一座小楼那么大的乌贼王。
因为经历了太多凶险和诡异,我的神经始终绷紧,即便现在我已经退休,还是难以松懈,甚至一看到大水,甚至和水相关的东西,便会浑身冰冷,甚至忍不住哆嗦起来。
那么多年过去了,打捞的那些往事,已经沉积到我的骨髓深处,化作难以消除的黑影。
大海深处的那些事,太过于诡异,以至于凡是加入打捞队的人,都必须立下誓言:不管是生还是死,都要把在大海中的所见所闻深埋心里,永远也不能说出去。
这是我们打捞队唯一遵守和坚信的誓言,但秘密藏在心中,总会发酵,就像今天,我终于还是违背了誓言,忍不住说出来。
日期:2012-7-18 11:14:00
现在,我已经从跑了几十年的海船上退休下来。但是怎么说呢,像我们这样的老海员,说是退休,可谁又能真正退下来呢?
我已经习惯了潮湿的海腥味,习惯了坐在湿漉漉的甲板上看着远处飞翔的海鸥,习惯了眯着眼睛在风暴中掌舵,也习惯了那一幕幕诡异的海底怪事。
像我们这种人,一辈子在海上做活,最后自然是要填到海眼里喂王八的,但,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还能全身而退。
现在回想,简直就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我是解放后作为第一批打捞工上船的。当时一起参加培训的,我记得很清楚,一共有八百七十三个人。但是,当我退休时调取档案,清清楚楚地看到正常退休的打捞工,只有五个人。
其他人全部都死了。
他们死在了茫茫大海中,或沉于海底,或葬于风暴。更可悲的,则是死于那些不明所以的派系斗争。现在回想,我总禁不住感慨:那么多年轻鲜活的生命,究竟换来了什么?换来一个血淋淋的真相么?我已经老了,那些红色年代的秘密,那些古怪诡异的经历,那些海上的禁忌,我要是再不说,恐怕就会永远消失,就像是沉入海底的巨船,一片水花之后,便再没有人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了。
想了好久,我决心说出来。现在不说,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说了。
当然,当年发生的那些诡异至极的事情,直到今日,我也搞不清楚有些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那样的事情,是不是真实发生过的,还仅仅只是我的想象。
下面,就是我在大海深处经历过的一些诡异事件。
日期:2012-7-18 11:24:00
我曾经隶属于“福建海委会专署军方打捞队”。这是一只赫赫有名的海上打捞队,曾经打捞过许多宋元时期的沉船,给国家上交过数以百万的瓷器古董,以及按吨计数的黄金白银。我相信福建一带的老渔民,一定还会有印象。
后来,这个赫赫有名的军方打捞队却一夜消失,失去了踪迹。
当然,它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改了名字,转入地下,开始执行军方的一个绝密任务。这个任务的代号是:300。
这个绝密任务一直进行了六十年,也许现在还在持续。我要说的,便是这个任务。
我在1953年加入“福建海委会专署军方打捞队”。当时,它已经更名为“南海救捞局”。那段时间恰是“文化大革命”最为疯狂的时期,但因为我们一直在这个军方管制的大船上,飘荡在茫茫大海上,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冲击。
当时,我们都很高兴,认为幸好有这艘大船的庇护,不然便会被卷到革命洪流中,生死未卜。可很多年后,我再次回想,却不由感慨:我们或许躲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却陷入另一个更可怕也更宏大的洪流中。
日期:2012-7-18 11:27:00
洪流的开端,要从一本遗失的海上笔记说起。
那是八十年代初,国外兴起了一波海底寻宝热,辽阔的海域上到处都是打捞船,不停地搜索着水下可能会有的宝藏。
我曾专门查过当年参与打捞的船只,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1981年,打捞船只561艘,每天有2艘到4艘的打捞船出海。
1984年,打捞船只843艘,每天有4艘到5艘打捞船出海。
1986年,打捞船只1245艘,每天有7艘到8艘打捞船出海。
1989年,打捞船只2464艘,每天有8艘到9艘打捞船出海。
我之所以详细列举这些数据,是因为这些都跟当年遗失的笔记有关,正是那本遗失的笔记,才引起了那股不寻常的海底寻宝热。
1981年,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在荷兰海事博物馆里发现了一份旧报纸,上面记录着一艘名为“YH——GRG561”的东印度轮船,装运着6箱白银、385.5吨锡锭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生海难,沉入海里。当然,那份报纸上不可能有沉船的准确地点。
1984年,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向中国文物局申请打捞沉船。经过磋商,中国最终决定和英国共同打捞沉船,并特别指定南海救捞局参与。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心猛地一沉,暗中推测,那本遗失了几十年的笔记可能被那些英国人获得,他们借口打捞东印度轮船,其实是想打捞沉没在中国南海的那批神秘沉船。
值得庆幸的是,那本笔记记述得并不详细,英国人在海上折腾了几个星期,始终一无所获,最后在一场大风暴来临之前仓皇退出了。
日期:2012-7-18 11:27:00
两年后,英国人再次向中国提出打捞沉船的申请。
获得同意后,英国人开始断断续续地打捞,直至1987年3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们终于来到我们在1964年发现沉船的那个地方。
或许他们早已知道地点,在海上探测这么久只是想稍加掩饰。
当时,他们的探测仪器查明水下有巨量金属。但他们派遣潜水员入海勘察,整整搜寻了半个月,除了厚厚的海泥,仍什么都没有发现。
最后英国人决定用1吨多重的抓斗打捞。抓斗捞上来上百件物件,有刚器、锡器、镀器和瓷器。但可惜的是那些精致的瓷器都被抓得破碎。后来,我看到这些物件,心里那叫一个痛啊。这么多宝贝,就这样被一抓子抓没了。
英国人挽起袖子,正准备大干时,却被人阻止了。当时,我还有些纳闷,猜想是谁阻止了他们?到最后才知道是1954年那次出海的神秘考古队中的一员。正因为他的阻止,以后被人们称为‘海上敦煌’的沉船,才得以避免“莫高窟”的悲剧。
1989年,中日联合打捞出沉船中部分物品。
经过鉴定,这些物品多属于宋元时期。沉船上的物品送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后,馆长非常高兴,将这艘沉船起名“南海一号”。他们要是知道这片海域并非仅仅这一艘沉船,而是一支船队时,会是怎么的心情呢,怕是乐坏了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