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记者郑琳采访我,问我对于成功开发出这个产品,并在IT界引起强烈反响有什么感想,我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说实在的,我没有特别兴奋的地方,我不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值得炫耀的事情。我们开发出这个产品,用的是国外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竟引起这么大的震动,其实这是中国IT产业的一种悲哀。” 这话或许有些刻薄,但是我认为我的话确实是我真实的感受。与我曾经参与开发的雷达系统以及后来主持开发的电视加密收费系统相比,这个小小的掌上电脑,我们自有的技术含量和我们跨越的技术难度是最低的。
中国的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至少在当时看来确实好像有些问题。其实在计算机行业有很多事情,国内企业是有足够的实力去做的,也应该能产生经济效益,可是却没有人来做或做成功。 而在电信行业,与计算机企业几乎同时起步的国内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却可以孤注一掷,在行业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上,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突破,与国外厂商一拼高下,令对方刮目相看,视为心腹大患。他们的收获不仅是名誉上的,更是经济上的。
〖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好像长期有一种投机的色彩,而缺少一种对企业核心价值追求的锲而不舍的顽强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即使在这个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仅仅用企业的“生存压力”过大、经济实力不够、技术储备不足等来解释IT行业的问题也是不能完全让人信服的。毕竟其他行业的一些企业在同样的时代,同样面对国际巨霸的残酷竞争,在同一片中国的土地上,演绎着另一番景象。当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投入建设的汽车工业基地的老总们,旁征博引、理直气壮地宣称,按照他们现在的市场能力、资金积累和技术储备,完全没有能力自主开发新车型的时候,奇瑞这个比一汽小很多的安徽省企业,不仅从一开始就自主设计车型,而且已经远销国外,在异国他乡建立合资企业了。 我们固然可以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解释这个世界,但是客观事实,却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来随意扭曲的。 历史,不总是一个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当然,行业的普遍情况,不能够简单地归咎于某些个别人的作用。〗
日期:2006-4-27 09:58:46
【连载八】 捏合一个缺乏士气的团队
我刚刚到任的时候,我们部门的状态,是无法完成我们承担的任务的。当时我首要的一个问题便是招募人员,在这方面我原来没有任何经验。在惠州的集团公司工作的时候,我带领的队伍,是早就组建好的。如果需要人,集团公司会安排招聘,根本不需要我自己操心。而现在不同了,我必须自己主动想办法。刘晨晖便来教我如何借助集团人力资源部来找我们需要的人。
我们从集团拿到不少简历,但是通常是别的部门挑剩下的。看到这种情况,我便和集团人力资源部联系要求直接参加他们的招聘活动。人力资源部非常热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几乎参加了集团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所有招聘活动。我成了集团内业务部门参加招聘活动的最高级别的管理人员,尽管当时我的级别其实很低。我当时很自然地认为,招人是我这个总经理必须亲自参与的事情。
不过,我最得力的一个员工实际上是“捡来”的。4月初,我部门的员工李建邺问我:“咱们还需要人吗?”我说当然需要。他告诉我,有一个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的硕士生刘晓炜,分配到船舶总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正在等待进京名额,现在暂时住在他的宿舍中。刘晓炜被李建邺请到公司,我和他简单地谈过后感觉不错,便聘用了他。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这是我在做掌上电脑期间作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由于我们这个团队绝大部分人都很年轻,缺少相关的经验,而又要去做相当困难的事情,我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用各种方式来培养年轻的员工。这与我在惠州工作时候的情况截然不同。我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员工的本钱,大都来自于我在惠州的集团公司工作的经历,来自于李平、谭自强、两任总经理、总工程师和周博士他们当初对我的帮助和培养。
从一开始,我就发现这个团队缺少信心,士气低落。也难怪,不论是从联想技术中心,还是从联想程控机事业部过来的人,他们原来部门的结局都不好,在事业上大家是受到过挫折的。而新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再加上我们远离QDI总部,工资待遇也不高,大家感到我们这批人以及做的事情不受领导重视。 为了尽快改变局面,我首先为部门做了一个初步的规划,规划的题目是“追求卓越”。当时我还不熟悉“理念”、“愿景”等带着洋味儿的管理名词。我明确提出要在两年内,使得我们部门研制的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我当时对大家承诺,只要大家真心努力,我一定帮助大家成为优秀的人才。为了使大家相信我不是信口开河,我在不同的场合反复给大家介绍我过去工作的经验—我们当初产品如何出口美国,如何与东芝一比高下。
同时,我也给大家反复讲了我自己的一个非常深的感受,那就是不论是什么事情,既然做了,就应该认真地做好。这样你一定会有收获,也才对得起自己。否则,岂不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与其在这里混日子,还不如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去做。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就是由一分一秒构成的吗?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我可以接受任何一个人的辞职,但绝不允许一个员工拿着工资,满腹牢骚,敷衍工作的情况发生。因为这对员工自己、对同事、对公司都是极为不负责任的,也有悖于基本的职业道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