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大国斗争内幕:美国出卖日韩,中国放美国一马》
第3节

作者: 瓢之漂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朱成虎的“核胁美国”震惊了美国朝野,万不得已派出老鹰拉姆斯菲尔德到中国打探消息,中国真要的用核武器先发制人吗?结果,这头被逼上门来的老鹰用支持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口头承诺换来了北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其实就是北京通过对东北亚经济的整合来全面主导东北亚局势,一旦完成,美国影响将被全部挤出,日本韩国将变为中国全球经济布局中的一个棋子。

  美国不敢与中国摊牌的态度惊醒了刚刚在改选中赌赢的小泉纯一郎。为了不被美国人当枪使,小泉开始在反华问题上跟华盛顿做起表面文章来,除了在参拜靖国神社这类“虚”的事情上继续恶心中国外,在东海采油这类“实”的事情上变得规矩起来。
  没按华盛顿的要求继续与中国决裂也就算了,最不能容忍的是,小泉居然利用民意拿冲绳军事基地说事,跟华盛顿讲价钱,这让华盛顿恼火无比。于是,憋了一肚子气的拉姆斯菲尔德开始拿日本出气,声称要取消原定的访日计划。这让一惯拿小布什当亲爹的小泉再也坐不住了,只好自打嘴巴在冲绳军事基地整编问题上做了巨大让步,这才换来了华盛顿的一笑。布什拍了拍小泉的肩膀说了一句:“要西,好狗!”

  从小泉那里拿到了好处的华盛顿没有按照之前的承诺在东北亚让步,耍了北京一回。恼怒的北京这才在919共同声明中写进了十个字,“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以此警告华盛顿:你要记住,这样的便宜只有一回,以后你要再耍嘴,我也会,你要来真的,我奉陪!接下来又较量了一年,华盛顿才被迫开始在朝鲜核问题上“行动对行动”。

  此后,小泉在反华方面更加的避实就虚,出工不出力。小泉把对中国的攻击点进外移,从东海转移到了东南亚——首届东亚峰会。
  先说一下东亚峰会的来龙去脉:东亚峰会的构想最早是由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1990年年底提出的,他提议建立包括一个东盟和中、日、韩在内的东亚经济共同体。这个东亚经济共同体最终能长成什么模样,大家只要看一看昨天的欧共体就能明白个差不多。只不过当时的中国一心韬光养晦,美国对东南亚的控制力量又很强,这个构想自然无法变成现实。到了97年,美欧联手发动了一场掠夺东亚各国财富的金融风暴,一下子把这些小国推进了中国的怀抱。当年年底,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齐聚吉隆坡,10+3合作机制正式启动;01年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报告被提出;05年在吉隆坡召开首届东亚峰会。请注意,无论是10+3启动还是首届东亚峰会,都是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可见马来西亚的积极程度之中。

  马哈蒂尔为什么要力推东亚峰会? 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什么几乎整个东盟都全力支持(新加坡是个异类)?因为小国要想生存的好,必须找个大国做依靠。马来西亚是亲华的,这一点只要看看今天人民币和林吉特的公开上市交易就能明白——林吉特可是首个与人民币进行交易的发展中国家货币,此前,人民币交易的对象只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港元是自家生意),现在,中国力推人民币国际化争夺发展空间,首先就是要把人民币的交易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南亚,马来西亚是配合中国最积极的国家。

  早年,日本曾经提出过一个雁行发展模式,日本当头,亚洲四小龙跟上,中国大陆和东盟其他国家在最后。如果按照这样模式发展,日本可以通过整合东亚经济来主导东亚局势,中国只能处在东亚产业链的最低端,干着给人端茶递水的活。到了85年,日本被欧美联手进行了一次金融打击(广场协议),经济上元气大伤;到了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暴发,当时日本不扛事的表现让东南亚小国们失望之极,倒是中国帮他们度过了一劫。之后,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整合东南亚的主导权慢慢落入了中国的手中。

  中国是如何逐步主导东南亚局势的呢?方法跟在东北亚的做法完全一样。一面打击美国的政治军事影响力,一面进行经济整合。现在东盟小国有心投靠、一起搞东亚共同体,那还不是北京求之不得的好事?既然是共同体,总得有个老大吧?在这13个国家里面,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大块头,中国不当老大谁当呢?
  眼看着自己碗里的肉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日本人心里酸溜溜的。一旦中国把美国逼出东亚、完成了对东南亚、东北亚的经济整合,日本只好给中国打工了,这种局面是日本人所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对北京力推的东亚峰会,日本一直不热心,他不愿意给中国做嫁衣裳。在日本人眼里,与其帮中国人,不如帮他的美国主子。二战以后东南亚一直就是美国的地盘,现在中国来抢,美国自然不高兴。于是,每次东亚峰会召开时,日本都会配合美国来搅局(还有那个该死的新加坡)。不过,日本的做法让大部分东盟国家非常不满——他们之所以愿意搞东亚共同体,就是怕被美国再抢一次。

  日本配合美国的搅局手段是什么呢?掺水,削弱中国的主导能力。从首届东亚峰会开始,日本美联手把10+3撑成10+6,加塞进来的三家分别是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很显然,印度是美国为中国量身打造的对头,而澳新日韩都是美国的盟友,这样,10+6里面就有一群阻挡中国主导局面的敌人,再加上一个在后台操盘的美国,局面变得很难控制,首届东亚峰会开得很不成功。如果对比一下今年东亚峰会上冒出来的10+8,有什么感想呢?如果再看看今年美国在未通知日本的情况下就宣布参加东亚峰会,是否有沧海桑田之感?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东亚峰会能召开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因为它冲破了重重阻力。
  【金鸿评论】面对着越来越麻烦的伊朗核问题,被伊拉克乱局拖得疲惫不堪的美国不得不在巴以和谈问题上开始让步。按华盛顿最初的计划,打下伊拉克以后,用卖伊拉克石油的钱作军费再打下伊朗,就可以完全控制中东石油。美国人的这个计划让欧盟感觉非常不爽。所以,当美国在欧盟(主要是法德)的强烈反对声中攻入伊拉克的时候,欧盟扔给美国人一个伊朗核问题。在美国打下了伊拉克之后,大家又一起再送给美国一个伊拉克乱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伊拉克局面完全出乎了美国人的意料,天天爆炸天天死人,美国人根本无法采油赚钱,结果原来计划中的现金奶牛变成了吸金黑洞。在伊拉克捣乱的这个“大家”是谁呢?很难说清楚,但是怀疑欧盟、俄罗斯、中国、伊朗、叙利亚、沙特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冤枉了好人。

  06年以前,美国在在伊拉克日子很艰难,但伊朗的核进程并不快,主要原因就是欧盟保护不了伊朗。在那三年的时间里,伊朗只强硬过三次:
  04年6月,伊朗恢复铀浓缩离心机的安装;
  04年9月,伊朗宣布开始将一部分铀矿料用于铀转化试验;
  05年8月,伊朗恢复了在伊斯法罕的铀转化活动。
  上面的三个时间段里还发生几件事:
  04年6月,朝鲜在北京的支持开始着手搞原子丨弹丨;
  04年9月,朝鲜又弄出一朵蘑菇云;

  05年8月呢,是和平使命2005联合军演的日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伊核与朝核有着相当大程度的关联性,这一点在以后的局势发展中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也是中国很快就能主导伊核六方会谈的原因所在。
  对欧盟而言,伊朗核问题只是筹码,逼迫美国在巴以和谈上作出让步的筹码,发展到08年就是要求大中东计划给地中海联盟让路。05年11月伊拉克议会选举前,俄罗斯提出了伊核六方会谈模式,希望与中国欧盟联手在中东对抗美国。当时的欧盟心存幻想,希望与美国平分中东,所以就没理俄罗斯,中国自然也就没好表态。
  对于欧盟的私心,只能用事实教育。之后,在中俄的放任之下,伊拉克议会选举顺利完成,不过选举结果对华盛顿很不利,华盛顿就把选举结果压下不公布,还弄了份与事实严重不符但绝对对美国有利的选举抽样报告出来试探各方反应。这时,欧盟才明白,美国根本不想与他平分中东。如果再不请中俄帮忙,等美国搞定了伊拉克之后,中东就全姓美了。这时,墨克尔站了出来支持俄罗斯的伊核六方会谈建议,从那时起,中俄欧三强中东抗美格局形成。未完待续。。。。。。


日期:2010-10-03 13:36:41

  尚淡雅网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