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的诡异经历

作者: kongxiaomeng


日期:2010-3-16 10:17:08

  《被遗忘的世界》——科研工作者的诡异经历
  第一册 海拔负三万米
  唱得响亮
  前言
  科研工作,一个神圣而又陌生的职业。八十年代,流传着一种说法,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冷嘲热讽的调侃话都成为了奢侈品,我们再也不会去谈论他们,他们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似乎从地球上消失了。但地球为什么还在转动?科技为什么还在发展?很显然,他们并没有真正离开,只是被世人所遗忘了。

  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残酷的现实生活却告诉我,这个社会根本就不需要科学家。然而,捉弄人是命运的拿手好戏,早已放弃儿时梦想的我,却在一个无法相信的事实面前,别无选择的投身到一项国家秘密科研任务中。
  现在,整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三个月,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都在整理工作日志。我这个人没有写日志的习惯,但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使我不得不去记录下所看到的一切,它彻底颠覆了我的世界观,让我重新去审视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有知道真相的权利,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这同时也是科研工作的初衷,科研成果应该让所有人分享。我的良知告诉自己,必须把真相公诸于世,但这样做却违背了国家保密规定(在执行任务前,我们面对国旗,发誓保守一切秘密。)。
  考虑许久,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可以绕过这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难题。我的方法就是,把整件事情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并郑重申明:本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好了,不多说了,知道真相才是最重要的。对了,还有一句话,十分重要:谨以本书献给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因文革而放弃远大理想的人们。

日期:2010-3-16 10:22:00

  第一章 秋雨
  既然是写小说,就应该讲究一个前因后果,否则故事就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爹没娘,像是一个孤儿。因此,我决定从二年前说起,虽然那些事情不是重点,还有些跑题,但却是前因,并十分有趣。
  2008年。九月的天,残留着盛夏的余热。
  又是一个周六的午后。老时间老地点,我仰面朝天躺在黄绿色的草坪上,双手枕着后脑勺,翘着二郎腿,口中叼着一根狗尾巴草,百无聊赖的盯着天空发呆。
  只要天不下雨,我每个周末都会去太湖,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是为了放松心情。

  我一直都闭着眼睛,悠然自得地颠着右脚,口中哼着小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这远离都市喧嚣的恬静。突然,一滴冰冷的雨滴跌落在我脸上。我骂了一句,睁开眼睛,北边的天空正压来一片黑云。我十分不情愿地翻身坐起,拔腿向远处湖边的一座凉亭奔去。
  善变的秋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永远让人琢磨不透。我低头迎着雨丝一路狂奔,抵达凉亭时浑身已基本湿透。我拍落身上的雨水,此刻唯一可做的,就是眺望眼前的太湖。
  随风摇摆的秋雨,像是一位羞涩的美丽少女,温柔地抚摸着太湖。泛着涟漪的太湖,像是一位勇敢的英俊少年,用他无比宽广的胸膛,深情地把秋雨拥入怀中。秋雨和太湖共同演奏着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一切都是那么的美轮美奂,如诗如画。我惊奇地发现,秋雨中的太湖才是最美的。
  毫无美学细胞的我,眼看就要诗性大发,一首《下个路口见》却突然闯入,打断了我稍纵即逝的文思。我不禁皱起了眉毛,掏出裤兜中的手机,接通了这个生不逢时的电话。
  “我说你这个沈国旗,这几天死到哪里去了,怎么一点音信都没有?快说,在哪里潇洒呢?”还没等我开口,电话那头就兴师问罪道。

  我不甘示弱,紧接着骂道:“我说你这个丁大海,什么时候学会恶人先告状了?这几天你小子的电话一直都打不通,是不是人间蒸发了?”
  “嘿嘿嘿……” 手机里传来猥亵的笑声,“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
  我不屑道:“就你那生意,一年到头没有几个鸟人光顾,太忙了?去糊弄鬼吧!”
  电话那头突然卡壳了,似乎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剧烈的咳嗽着:“这……这你可就不懂了,我这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知道为……为啥打不通我的电话么?前些天我去了趟四川,深山野岭中手机哪有信号?告……告诉你,这次我捡了不少好东西回来。说起来很可笑,古董这东西,识货的人把它当宝贝,不识货的人把它当尿壶。”他用力咽了几下口水,并剧烈的清了清嗓子,“不和你多说了,赶紧过来瞧瞧,保准让你大开眼界。”

  “那好,你来接我,老地方。”我抬头望向毫无去意的秋雨,挂断了电话。

日期:2010-3-16 10:24:00

  电话那头是个男人,也是我的好兄弟,名叫丁大海,职业为古玩店老板。这家伙整天做着发财梦,眼里只有钞票,就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金钱才有意义,其它的都是幻象。那是一种十分诡异的人生观,我抓破头皮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最终只有把这种思想对抗归结为人生观不同。
  丁大海在电话里所说的,其实是一种专业活动,古玩界称之为“捡漏”,说白了就是到偏远农村,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向农户收购价值不菲的古董,所运用的原理就是农户对古董的无知。
  知道去“捡漏”,其实是一件好事,但事情到底是好是坏,得看这件事情所发生的时间。我们常会说这样一句话,要在正确的时间去做正确的事情,否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给古董行业的复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古董是有钱人,也就是“大款”才玩得起的游戏,也正因为“大款玩古”,给古董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一时间,全国上下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寻宝热潮,胆大的去盗墓,胆小的去捡漏,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几乎被掘地三尺。有些重灾区,譬如传说中的皇陵重地,更是被抄家似的翻了个底朝天,最后连个骨头渣子也未能留下。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诫世人,人死后应该低调一点。
  寻宝热潮一刮就是三十年,沧海已变桑田,无知的农户也已成为了考古学家和经济学家,如今还想在他们身上捡到便宜,可以说比登天还难。
  话接前言,丁大海就犯下了一个错误,在不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当然正确的事情也就变成了错误的事情。如今已是什么年头了,哪里还有捡漏这种好事?我全把丁大海的话当成了梦话,我这位可怜的好兄弟,九成半是被农民兄弟们给忽悠了。

  我急不可耐的把丁大海的传说踢出大脑,抬头继续眺望缠绵中的秋雨和太湖。雨是诗人笔下的精灵,因为她会给人带来哀愁,尤其是连绵不绝的秋雨,更会让人浮想联翩,勾起心中的痛楚。我再次想起自己不如意的境况。

日期:2010-3-16 10:33:00

  五年前,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武汉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步入了向往已久的社会。那时,我心中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实现儿时的远大理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残酷的现实却告诉我,这个社会根本就不需要科学家。
  古云三十而立,可三十岁的我,却在一家没有发展前途的电脑公司打工。枯燥乏味的人机对话,就如同嚼蜡般无味,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我有一种壮志未酬的凄凉感觉。
  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理想,坚信自己是一个永不言败的人,是金子总会发光,天生我才必有用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但是,信念归信念,生活归生活,我很快就发现,自己生存在二个世界里。我的肉体生存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而我的精神,却生存在美妙的理想世界里。
  每当我想到这点,都会浑身不停地打寒颤。这个发现异常恐怖,可以说是典型的精神分裂,难道我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一直都生活在臆想出来的世界里?我是否应该去看心理医生?靠!我一屁股坐在凉亭四周的木质长条凳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命令自己不去思考。但越是这样努力,越是会适得其反,我渐渐陷入到痛苦的沉思中,无法自拔。

  我想了很多事情,有过去的,也有未来的。不过,具体都想了些什么,已无从考究,毕竟时隔多年。但当时的感觉,我却记忆犹新,思想一片混乱,整个人浑浑噩噩,情绪非常低落。
  现在看来,那场秋雨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物极必反,是一个定理,人类的思想变化,同样遵循这条定理。在秋雨的笼罩下,我坠入了人生的低谷,积怨已久的情绪,如同万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迈向了崩溃的边缘,但同时也走到了质变的边缘。
  上面一段都是后话,很多事情在发生之后,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由。废话少说,还是回到故事里,看看接下来将会发生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发什么呆啊?还真把自己当成国旗竖在那里了,快上车!”身后传来一个男人的叫喊声,把我从人生的低谷中解救出来。
  我扭头望去,一辆黑色桑塔纳正停在凉亭旁。


日期:2010-3-16 10:48:00

  第二章 聚宝斋
  驾驶位的车门打开着,一个男人站在车旁,手中拿着雨伞。男人上身穿一件黑色皮夹克,下身配一条蓝色牛仔裤,身高中等偏上,体型健壮,寸板头,眉毛浓密,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微笑。
  很显然,这位仁兄就是我的好兄弟丁大海。
  一阵微风拂过,将秋雨带到我身边。她轻轻触摸着我的面颊,既像似在安慰我,又像似在祝福我。美丽往往是短暂的,我深呼一口气,快步上车。
  “又跑到这里感叹人生?”丁大海目视前方,踩下了油门,“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倔强家伙。”

  他的话听上去像是在挖苦人,但这却是事实。我早已习惯了,并没有搭理他,而是闭上眼睛,用心倾听秋雨拍打车窗的声音。
  一个小时后,桑塔纳稳稳地停在崇安寺步行街北侧的露天停车场内。当我下车时,秋雨已经离去了。崇安寺步行街的尽头是一个古玩市场,丁大海在二年前开了一家古玩店,取名聚宝斋。
  很快,我们来到店门口,店里的小伙计急忙出门迎接。
  丁大海冲他点了点头,闷哼了一声,吩咐小伙计沏茶迎接客人。
  聚宝斋店面不大,前厅约有三十平米,后面还有一间里屋。前厅四周靠墙打着一排排木质橱柜,表面刷着红色油漆。橱柜中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古董。屋内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味。
  我抬腿迈入店门,径直走到前厅中央的一张木质沙发旁坐下。
  对于很多人来说,古玩店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但我却无心去观赏橱柜中的那些古董。我非常清楚丁大海的底细,这里所有的古董都是“现代作品”,说的更加准确一些,它们都是本世纪才出生的。

  正是因为古董行业的巨大利润,理所当然地把古玩市场演变成为了假货市场。在今时今日,古玩市场中存在真正的古董,已然成为了美丽的神话。
  不多时,小伙计端上热茶,并递上热毛巾,态度十分殷勤。

日期:2010-3-16 11:56:00

  “不会是为了娶媳妇的事情发愁吧?”丁大海点上一支烟,坐到我对面的一把太师椅上,“一米八零的标准身材,人又长得帅气,还是个高材生,铁定能找个即漂亮又贤惠的媳妇。况且把话说回来,男子汉大丈夫何愁无妻?就像我,虽然高中毕业就不幸辍学,但在这些年里,老丁我天南地北的闯,又当兵又开店,一个人过的不知道有多快活。”

  小学五年级时,我和丁大海就已经认识了,之后我们又同窗八年,可谓是情深意重。高中毕业时,他眼巴巴将我送上开往武汉的火车,临别时,我俩抱头痛哭了一场,一方面是为了比太平洋还要深的兄弟情义,另一方面是为了茫茫未知的人生旅途。
  离别后,我去武汉继续学业,丁大海则去北京保卫祖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我把丁大海当成兄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这个人除了缺点之外,就只剩下优点。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缺点很少,就二样:一是胸无大志,二是考虑问题总抓不住重点。除此之外,基本上可以算是个完人。
  我十分忌讳他在我面前提到娶媳妇的事情,典型的胸无大志。对于我来说,事业才是最重要的,娶妻生子这种俗事,根本就没有资格写入我的人生规划。
  我耐住性子,喝了口热茶,对他道:“跟你小子说过无数遍了,娶媳妇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根本就进不了洒家的法眼,你怎么就改不了口呢?天生一个胸无大志。还有,我劝你还是把古玩店的招牌给换了,叫什么不好,偏偏要叫聚宝斋。你小子怎么尽捡反话讲?硬是要把垃圾堆说成是聚宝斋,厚黑学学的可比外语强多了嘛!”
  如果不是我躲得快,丁大海就把满嘴的茶叶喷射到了我的脸上。他咧着嘴骂道:“他娘的,你小子也就不要在我面前装清高了,娶媳妇不是大事?古话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这个高材生不会连这也不知道吧?还有,我这店是垃圾堆?话可千万不要说绝了,倘若这聚宝斋里有真家伙,我看你怎么把泼出去的水给咽回去?”

  他说完,信誓旦旦的向小伙计打了个眼色。小伙计立马转身进了里屋,十五秒后拖着一只沉重的木箱走出来。这只木箱异常沉重,箱底与粗糙的石板地面之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听的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差点掉了一地。

日期:2010-3-16 12:48:00

  丁大海站起身,亲自拨开包裹在物品表面上的报纸,并一件一件向我介绍。有什么元朝景德镇的瓷碗、南宋汝窑的青花瓶、唐代的唐三彩、三国时期的青铜剑……,可以这么说,他几乎把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都给搬回来了。
  展示完宝贝后,他回到太师椅上,拿起茶壶对着嘴大口喝着,得意洋洋地瞧着我。
  其实,我最钟爱的学科并不是物理学,而是考古学。考古学充满着期盼和新发现,够刺激,十分符合我的性格。大学期间,我抽空选修了考古专业,并轻而易举就获得了考古学学士学位,虽说称不上是专家,但自认颇有一定造诣。
  就在这时,我看着丁大海的宝贝们,有些犯愁了。这些千里迢迢捡回来的宝贝,如果说都是垃圾,未免言重了点,但它们却离垃圾的定义并不遥远。我十分肯定,它们铁定诞生于一些“民间大师”之手,而其中大部分还没有满月。
  该怎么办呢?我最后还是决定不给他泼冷水。我蹲下身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着每一件物品,有时眯起眼睛,有时双目圆睁,有时再度拿起一件刚刚放下的瓷瓶,活像是一个眼前摆满新奇玩具的孩童。
  “这些的确是好东西。”我最终说出了善意的谎言。
  我的话音刚落,小伙计就接道:“那是当然了,丁掌柜的眼睛就是为了识宝而生的,从来没有看走眼的时候。”
  丁大海对小伙计的奉承话十分的享用,摸着后脑勺道:“这些都是贵重物品,你赶紧收拾起来。切记,一定要妥善保管。”
  小伙计应了一声,将地上的物品重新包裹好,就要往箱子里放。

  我顿时松了口气,这就算是把丁大海给糊弄过去了。
  可事情还没有过去,小伙计在装箱前突然道:“丁掌柜,箱底还有一块破石板,我瞧着没啥用,还挺沉的,又占地方,不如扔掉算了。”

日期:2010-3-16 13:10:00

  丁大海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一脸憨笑道:“你不说我都忘记了,是有这么一块破石板,我在一农户家收购古董时赠送的,那农户管这叫做买五送一。一块破石板和这些宝贝放在一起有些不妥,留着也是个累赘,你想扔就扔掉吧。”
  提议被批准后,小伙计深吸一口气,将上半身陷入到木箱中,抱出一块有些破损的旧石板,十分吃力地向店门口走去。
  看着眼前的丁大海和小伙计,我有些哭笑不得。一个喜欢贪小便宜的掌柜,一个好吃懒做的小伙计,有这二个活宝在,聚宝斋不变成垃圾堆才怪。
  小伙计走路的样子有些滑稽,我不由多看了几眼。这石板约有六十公分宽、一百公分长,五公分厚,表面粘附一些褐色泥土,看上去和一块破楼板没有什么区别。
  小伙计走到门口,迈腿就要出去。

  奇迹总是发生在毫无准备的时候。一抹阳光突然穿透云层,直射到石板上。我隐约看到,在石板的表面,阳刻着一些图案。
  我心头顿时一怔,专业敏感性让我立刻喊停他。我起身蹲在石板前,用手小心翼翼地抹去石板表面的泥土,图案逐渐清晰起来。
  十秒钟后,我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扭头对丁大海道:“看来我必须学会如何把泼出去的水给咽回去了,因为聚宝斋里并不都是垃圾,这里至少有一件是真正的古董,而且是国宝级的。”

日期:2010-3-16 14:01:00

  第三章 垃圾堆中的国宝
  每当想起我那时的心情,都会感到异常的激动,瞎猫碰到死老鼠这种事情,竟然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更加准确的说,是先发生在了丁大海身上,然后再传递到我的身上。但这件事情的发生,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确定。
  我之所以把这块破石板定义为国宝,是因为石板表面所雕刻的图案,触碰到了一个曾经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考古发现,给世人留下一个至今仍争论不休的千古之谜,而眼前这块破石板,也许就是解开那个千古之谜的一把钥匙。

日期:2010-3-16 14:26:00

  下面四段文字,是在有关考古杂志上抄袭得来的。一方面我认为,有必要对那个千古之谜进行说明(不是每个读者都熟悉三星堆考古史);另一方面,是为了力求表达准确。既然是抄袭,不免会有些枯涩,请各位读者见谅。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境内,是距今三千年至五千年之间的古蜀王国遗址。1929年春天,当地的一位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偶然发现了一块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国地域特色,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惊醒了沉睡了几千年的三星堆文明。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一千多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向世人展现出一个曾经灿烂辉煌的三星堆文明。

  在三星堆考古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尊巨型青铜人像。这尊青铜人像身高180公分,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梁、阔扁嘴,几乎没有下巴颏,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长相十分奇特,脸型与现代当地人大相径庭。而那个千古之谜就出自于这尊青铜人像,准确的说是源自于青铜人像的双手。
  今天的人们在面对这尊青铜人像时,疑问的目光往往会落在那双大的夸张的手上。这双呈环握状的大手,给世人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疑问:青铜人像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奇特的是,青铜人像两只手握成的圆形并不是同心的,也就是说,青铜人像手中把握的器物应该是两件或一件弯曲的物品。
  目前考古学界意见比较统一的是,青铜人像应该是古蜀国人的一位宗教领袖,因此青铜人像双手所握的应该是用于祭祀的法器。但直到今时今日,没有任何人在任何史料上找到与这尊青铜人像有关的记录,考古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这便造就了一个千古之谜,青铜人像手中到底拿的是什么东西?

日期:2010-3-16 14:44:00

  我这个人对新鲜事物向来抱有浓厚的兴趣,当第一次在新闻中接触到这尊青铜人像时,就被这个千古之谜所吸引住了,并梦想着能破解谜底。
  但是,想要破解任何的谜题,都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和线索,否则只能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陷入到毫无根据的猜想之中。我是个科学论者,十分讲究推理的严密性,因为缺乏旁证,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努力,让这个千古之谜,变成我心中的一个千古之谜。
  眼前这块破石板的表面,雕刻着一个人像,竟然与那尊青铜人像一模一样!就在当时,我忘记了眨眼,心情异常兴奋,那种感觉无法言表。
  石板上的人像,双手握着一根形状奇特的棍状物,很像是汽修车间所用的工字型长扳手。但在激动之余,我还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因为石板已经破损,工字型长扳手的二端延伸出了石板锯齿般的边缘,让我无法一窥全貌。
  我的双手不停地颤抖着,上下抚摸着石板的边缘,脑海中想象着工字型长扳手,游离在石板边缘之外的造型。十分惋惜这个词语,并不能形容我当时的感受,我有一种强烈的,被老天爷愚弄的感觉,就回头望向丁大海。

  这回头一望,让我大吃一惊。

日期:2010-3-16 15:20:00

  丁大海正端坐在太师椅上,脸色十分阴沉。难道我欠他十万块钱?我立刻给出了一个荒唐的解释。但很快,我就明白过来,他为何会摆出那种死样。
  是我上一句话出了问题。那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在聚宝斋里,除了这块破石板,其余的都是垃圾。
  我并没有惊慌,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去挽救自己的形象,这是我做人的原则,形象第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