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后我才发现:原来情商是必修课

作者: 退役yyds

  06年冬,寒风凛冽,前两天西平市刚下完一场小雪,傍晚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在东门旁边的西平饭庄里,姜武正在打麻将。
  “八万”对家刚打出来,“胡了,大对子,翻一番,八万都敢打,不看锅里牌啊?我都寻思着这把凉了”姜武推倒面前的牌笑着对对面的人说道。
  “铃铃铃”电话声音响起,刚收了筹码的姜武看了一下来电号码,赶紧挥了挥手,走出门外,稳定了一下心神接起了电话“喂”。
  对面轻声说道“我回来了”
  姜武问到“啥时候回来的,你在哪呢,我现在找你去”。

  对面答到“不用了,我现在还有很多事,忙完有时间我去找你,替我向干妈问好,你先忙吧”就挂了电话。
  接了电话的姜武回到包间,“继续继续”,但接完电话的姜武明显就心不在焉,接连点炮,坚持了两个小时,没有心思打牌的姜武喊了散场,各自回家。
  姜武,28岁,家住道北,顾名思义,就是铁道以北的意思,铁道南边就是西平市的城墙,90年代人们就习惯以城墙为界,你家要是城墙里那就是城里人,城墙外那就是农村人,最早的道北这块地是某个朝代的皇宫,被誉为千宫之宫的大明宫,后面因为朝代更替,地表的建筑基本都被毁了。
  解放初期,河南遭灾后很多河南人为了活命,顺着铁道一路走到了西平市的北城墙外,西平市原住民看到乌泱乌泱的难民,毫不犹豫关了大门,为了生存,河南人就利用到大明宫剩下的地基建成了西平市最早的棚户区,这里治安也是极为混乱,被称为西平市最乱的地方,没有之一,从西平市相互打招呼问候的开场白,就能感受到道北的混乱,甚至一小片道北地区直接连累了整个西平北郊。
  东郊:"今年包谷收成咋样?"
  西郊:"这个月得是又么发工资?"
  南郊:"你娃上的撒学校?"
  北郊:"你娃撒时候出来?"
  在80年末90年初,道北就出过很多悍匪,华国十大悍匪之一的魏振海就是地地道道的道北娃,有兴趣的看官可自行百度一下。
  姜武家虽然在道北,但属于居住在河南人堆里的西平人,父亲姜盛原来是铁路上的一个小领导,因为为人心直口快,不会巴结领导,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后来在一次和领导的争执中一气之下办了提前退休,回家做点小生意,母亲韩晓燕是道北一所初中的物理老师。
  可惜这姜武自打小就不是学习的料,因为长的魁梧,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没少让学校叫家长,勉强混了个高中的毕业证,死活也就不上学了,跟着一帮子他母亲嘴里的社会上的狐朋狗友,学做生意,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帮狐朋狗友,自打在社会里闯荡了几年,学会了圆滑,也算是小有所成,经营了三个网吧。
  现在这个对象李阳,小姜武两岁,两人也谈了好几年,05年西平市开展了复建大明宫的项目,姜武家的单元房也在拆迁范围内,为了多分房,姜武母亲韩小燕软硬兼施,硬是让姜武和李阳领了证,姜武这些年钱也没少挣,本来家里分了两套两居室,够住,不过姜武说这回迁房质量不好,晚上一家两口子打仗三家闹,自己在离父母不远的中天锦庭买了商品房,小两口也算过的有滋有味。
  回到家的姜武,就冲着看电视的李阳喊道“媳妇儿,我兄弟回来了”。
  正在盘腿坐在沙发上的李阳懵了“你兄弟?你那个兄弟,你那么多兄弟,谁知道你说的哪一个”。
  “王敏”,李阳愣了愣神。“你说当兵的那个,回来就回来呗,激动啥”。
  “整整八年没见了”此时的姜武,内心充满着喜悦。

  王敏,小姜武两岁,和姜武一样,也是生活在道北的本地孩子,父亲王铁是西平市西边30公里外的秦阳市人,因为在道北水泥制管厂工作结识了一个厂区工作的王敏母亲杨彩,因为母亲杨彩的大伯膝下无儿无女,大伯过世后就把宅基地给了杨彩,王敏也就出生在大外公的小平房里,不过后面两口子也算是勤勤恳恳,养大了孩子,翻新了老房子,建起来两层小楼,05年也列入拆迁范围,不过房子虽然两层,但是也只赔了两套房,什么原因咱们后面再说。

  姜武和王敏是咋认识的,这姜武小时候憨头憨脑,就小学一年级就上了两年,二年级又上了两年,上了初一后刚好就和从来没有留过级的王敏变成了同班同学,两个人刚见面的时候,典型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王敏低姜武一头,一个前边一个后面,两人性格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姜武淘气不爱学习,虽然王敏一直跟姜武玩,但性格腼腆不爱说话,学习还算不错,姜武上学特淘气,几乎每天都会被老师赶到教室外面罚站,刚好王敏又在第一排靠窗的位置,两人也就慢慢混熟了,因为学校处在道北,一个班级百分之九十多都是讲河南话的,两人算是为数不多的本地孩子,两个人因为关系也就越来越好,初中三年,姜武实打实瞎混了三年,不过到了升高中考试的前几个月,王敏每天死活拉着姜武饿补各科成绩,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按王敏当年的话说,怎么也得混个高中毕业证,算是把姜武拉进了高中的大门。

  姜武18岁,王敏16岁的这一年,两人进了43中的大门,初中三年,是孩子发育的关键时间,这一年的王敏,个子也长到了178,加上初中三年,每天都要做100个俯卧撑和100个引体向上,虽然还是瘦,但相对于其他同年龄的男孩,看起来要精壮很多,姜武更是体重值逼180,本身就183的大个,刚开学就成了所谓的年纪老大,谁不服就削谁,王敏反倒是越来越不爱说话了,但是两人都成了别人口里的风云人物,都知道高一来了两个人物,一个爱惹事,动不动就打架的姜武,一个对惹事生非的姜武嗤之以鼻但姜武吃亏的时候突然出现的王敏。

  高一生活就跟大部分学生一样,匆匆而过,姜武还是整天惹事生非,身边跟着一帮所谓的小兄弟,而王敏除了学习就是在课间休息时间一个人猫在操场上锻炼,几乎很少和姜武有太多交集,就算两个人对向而过,也是相视一笑,转眼间来到高二下学期,意外也就发生在让王敏一辈子刻骨铭心的三月二十日。
  这天下午,正在上课的王敏被老师叫出了教室,说家里有人来找,王敏跟着老师来到办公室,发现来人是王敏二舅杨军,舅舅双眼通红,见到王敏眼泪就下来了,原来,王敏父亲王铁是水泥制管厂的司机,平日的工作就是运送水泥管,母亲杨彩是厂里的会计,这天父亲拉了一车大水泥管去西平市北边的铜山市,碰巧母亲杨彩休假,两人就合计送完管子,去铜山市溜溜大集,没成想路上出了意外,一辆重型卡车因为司机疲劳驾驶,追尾了王敏父亲驾驶的水泥管车,七八十吨的重型卡车推着大号水泥管,一瞬间挤扁了王敏父母车辆的驾驶室,两人当场身亡。

  再次见到父母,是在铜山市第一医院的太平间,看见了血肉模糊的父母,王敏当场就晕了过去,醒来就是撕心裂肺的哀嚎,看着早晨出门还说要回来给王敏带铜山特产的父母,现在躺在冰冷冷的太平间,对于一个17岁的少年,痛彻心扉。
  姜武来到王敏家的时候,身着重孝的王敏眼光呆滞的跪在客厅的陵前,姜武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的好兄弟,只能流着泪,给前几日还告诫自己,不要整天瞎惹事的王敏父母重重的磕了三个头,也跟着跪在王敏旁边。直到父母出殡的三天里,王敏没有喝过一口水,吃过一口饭,说过一句话。直到父亲母亲被推进火化炉,王敏喊了爸,妈。疯了一样往火化炉冲,他没办法面对养育自己的父母被火焰烧成灰烬,姜武死命抱住失控的王敏,王敏挣脱不了就对着拦着自己的姜武拳打脚踢,姜武默默承受着就是不松手,半晌打累了的王敏全身一软,就跟被抽去了骨头一样,滑到地上歇斯底里的哭……

  如果说,今时今日的王敏,除了血肉至亲和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最相信的人也就是姜武了,在父母头七之前都是姜武陪着王敏,头七过后,王敏回到了学校,本来就不爱说话的王敏变得更加孤僻了,经常一个人安静的呆在角落里,姜武尽可能就陪着王敏,绞尽脑汁找话题,放学了也拉着王敏去他家,害怕王敏回家睹物思人,当然,姜武能拉着王敏去他家,一方面是自己的好兄弟,一方面也是姜武母亲韩晓燕授意,王敏突然变成孤儿,韩小燕也是心生不忍,虽然家里不大,但还是专门给姜武房子支了一张钢丝床,只要是王敏来了,韩晓燕就换着花样给王敏做可口的饭菜,并且主动要给王敏当干妈,正是因为姜家一家人陪着失去双亲的孩子最黑暗最痛苦的日子,即使王敏在部队,也会尽可能在重大的节假日,给他干妈韩小燕打电话问候一声。

  周六中午,姜武就带着李阳开车去父母家,本想昨天就打电话告诉母亲韩晓燕,王敏回来的消息,但前几年韩晓燕心脏不太好,为了不让母亲激动,所以打算过几天白天去父母家告诉母亲,顺便混顿母亲的拿手臊子面,姜武母亲韩晓燕做的臊子面,小时候姜武和王敏没少吃,抢着吃,尤其是王敏,典型的西北胃,就爱吃面条,每次都吃两大碗,韩晓燕原来的单元房去年被纳入大明宫的拆迁范围,两套房子还没有交付,再加上当了一辈子老师,也明白一代人和一代人生活上的差异,当时姜武让老两口住到姜武买的商品房里,韩晓燕就是不去,老两口就在二环外租了一个农家院,养养花种种草,也算是过的自在。

  “爸,妈”刚下车的姜武一边从车上拿保健品一边喊
  “哎,这孩子,老是大呼小叫的,去,给孩子开门”,姜母冲着正在捣鼓鸟笼的姜父说道,
  “好嘞,来啦来啦”姜父打开门迎进了自己的儿子和准儿媳。
  李阳看见姜父赶紧叫了一声爸,问到“你和我妈吃饭没,想吃我妈做的臊子面了”
  “走走走,你妈就打算做臊子面呢”,姜父爽朗的笑道。
  说起姜父,前面说到,为人耿直,也就意味着不太会来事,在单位也因为不太会来事,一直止步不前,也是因为脾气不好,和领导闹了别扭,一气之下,提前退休了,但在家里,也算宠妻狂魔,就算是嘴里没有把门的,惹到了姜母,回头就各种哄,姜武也是得了姜父的真传,几年前硬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把研究生毕业的李阳哄到了手。
  “爸,中午喝点?我拿了一瓶茅台”姜武冲着正在整理保健品的姜父说道。
  还没等姜父回答,厨房的姜母就不满意了“喝啥喝,一喝嘴上就没个把门的”。
  李阳看见脸上抽抽的姜父冲着姜母说到“妈,这小武难得不忙,让陪我爸喝点呗,少喝点就行,我来帮您做饭”。
  姜母看着一脸祈求讨好的李阳,无奈答道“不许多喝”。

  “知道了,老婆子”,姜父高兴的答道。
  西北人的中餐,简单而丰富,一大盆由精肉、木耳、黄花菜、过油豆腐,韭菜做成的臊子,浇到一碗刚下出来的细面条上,上面再来点香菜,简直不要太可口,再配上一盘咸菜,一盘拍黄瓜,一小盘西平市中心的回民街特产腊牛肉,外加一小碗油泼辣子,这味道,没的说,姜母做这个臊子面,属实一绝,姜武平时应酬比较多,李阳工作也是特别忙,家里买的锅碗瓢盆几乎没怎么用过,也就指着不忙了周末来父母家吃顿地道的家常饭,这姜武都顾不上说话,两碗臊子面下肚。

  姜母喊到“吃慢点,吃慢点,别噎着”,姜武一边埋头扒拉面条,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妈,等我吃完,我给你说个好消息”。
  “你能有啥好消息,你要是真想让你妈高兴,赶紧把婚礼办了,让人家李阳名正言顺的进咱家门”姜父可能是喝了酒,开始说教姜武。

  李阳一听赶紧对姜父说到“爸,不急,我俩现在都忙,等忙过了这段,小武最近和朋友研究土方呢,趁着年轻多奋斗几年。”
  说话间,吃完面条的姜武美美打了一个嗝“回家吃口臊子面,就是美,爸,妈,我真有好消息呢”。
  姜母一边夹起一筷子咸菜一边说到“说呗,让妈听听”。
  “你干儿子回来了,让我问您好”姜武说道。
  姜母举在半空中的筷子停住了,看着姜武问到“小敏回来了?”
  “前两天给我打电话了,说回来了,忙完事就回来看你”姜武端起酒杯和姜父碰了一下。

  “可算回来了,算下来当了8年兵了,也不知道回来能给安排个啥工作,这孩子命苦啊”,姜母说完,眼睛红了。
  当年,姜武不听话,身为教师的韩晓燕心急如焚,真上不了大学好说,万一就凭这姜武那好勇斗狠的性格,走了斜路,王敏带着姜武跨进了高中的大门,最后也因为姜武辍学,对于王敏,韩晓燕一方面是真喜欢这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愧疚,按照当年王敏的学习,太好的大学不敢说,普通的一本还是手拿把掐的。
  当年,王敏父母突遭车祸离世后,王敏成了孤儿,在内心最需要被关心的时候,姜母韩晓燕尽其所能照顾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让一个本就不善于表达情感的王敏逐渐走出了阴霾,每次堂姐王安然从秦阳市家回来都会带点家里的农特产,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王敏也总是第一时间给他干妈拿过去。
  父母离世后,父亲的抚恤金再加上母亲的赔偿金,一共拿到了12万多,在人均工资500左右的1997年,这算巨款,毕竟西平市南二环附近的商品房才1000多一平方,一盘饺子也才3块钱,但这笔钱王敏没动,留下1000多剩下的交给大伯王刚军保管,因为这是父母的命钱,这钱花的让王敏心头滴血,接下来的日子,除了上学,周六周日,王敏就在大华路的大明宫建材市场跟其他从农村来城市找零活的民工一起干掉散活,养活自己。

  正所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当生活恢复平静,时间来到1998,王敏和姜武也即将来到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跃龙门,对于王敏来说,好好复习,上了一本大学还是不成问题的。姜武同样也明白重要性,虽然说,自己清楚自己斤两,但也要努力一把。
  在这关键时间,意外再次来临,姜武所在的高三5班在高二上学期转过来一个刺头,叫刘伟,凭着家里有钱,整天为非作歹,也认识社会上的一帮所谓江湖大哥,自打转过来没少姜武发生摩擦和,两个人经常对骂推搡,但大动静倒也没有,这姜武知道刘伟认识外面的大哥,不愿意轻易招惹,这刘伟也晓得姜武人高马大,动起手占不了光,外加上一个打架下黑手的王敏,两个人相互忌惮,倒也平衡。

  平衡在高中最后的时光中,被打破了,有一天两人在对骂中,这刘伟骂着骂着就提到了姜武的好兄弟王敏夫妻车祸的事,说是跟着姜武没啥好报应,一下点燃了姜武的怒火,再也控制不住的姜武上去就左右开弓,拉住头发就往脸上踢,别看这刘伟平时耀武扬威,但打架那是姜武这种炮仗的对手,被抽的眼冒金星,鼻血直流。
  事后刘伟花钱找来了大华路上给人游戏厅看场子的大龙,大龙本名李文龙,30多岁,也算是成名许久的江湖大哥,平时就靠着收点保护费,帮人看看场子为生,本身这大龙一听是要揍高中学生,不太愿意管,无奈刘伟下了血本,在人均工资只有五六百块的年代,拿出了800块,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大龙就带着几个小混子,把姜武堵在回家的小路上一顿圈踢,打的姜武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姜父直接报了警,但98年的监控不完善,更不要说这种道北的棚户区。

  王敏见到姜武的时候,姜武已经躺在医院里,旁边有两个丨警丨察在给姜武做笔录,姜母在旁边抹眼泪,姜父看见王敏来了,嘴里叨叨说一天天不好好念书,净在外面惹事生非,在门外的姜武大概听见姜武给丨警丨察说天黑看不清之类云云,但毕竟两个人这么多年太熟悉了,王敏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丨警丨察走后,王敏避开姜父姜母,问姜武,姜武说,算了,躺几天就好了,咱惹不起,让王敏好好复习,王敏也没有在多问,离开了医院。

  姜武为啥不敢说,就是怕当时比较孤僻的王敏做出出格的事情,挨打那天晚上,虽然天黑,但姜武还是认出了打他的人就是大华路的大龙,大华路就在道北的东边,离得很近,经常逃课的姜武去大华路上的游戏厅见过几次大龙,知道大龙是职业混子。
  王敏没有多问,就是知道了问姜武也不会说,问多了让姜母姜父知道了也不是啥好事,肯定是和学校有关,几个成年人不会无缘无故去专门堵一个学生,回到学校的王敏,稍微一打听,其实,也不用打听,刘伟在姜武挨打几天后,听看望姜武的同学说,姜武没有捅出大龙,知道姜武怕了,开始含沙射影吹嘘和自己有关,王敏问了5班和姜武关系好的同学,知道当天姜武是刘伟提及到王敏父母的死而打了刘伟,后面被外面的混子围殴,父母的死本身就是还在痛苦中挣扎的王敏不可触碰的逆鳞,站在5班门口,王敏目光阴冷看着正在吹嘘得瑟的刘伟,离开了5班。

  整个下午自习,王敏都是看着窗外,放学后,王敏在教室后拆下本就散架的板凳腿,这是一根50公分左右的四方形木棍,藏在胸前,双手抱胸,书包也不带了,就不紧不慢跟着慢慢回家的刘伟,二马路,是道北最南侧的一条小路,也是刘伟回家的捷径,因为路窄,路过的人并不多,当刘伟刚走进二马路,王敏就喊了一声“刘伟”,刘伟刚回过头人还没看听,顿时眼冒金星,脸上重重挨了一棍,被抽翻在地上,刚准备捂脑袋的刘伟,又被王敏一脚狠狠踢在脸上,王敏发了疯一样在刘伟身上发泄着自己压抑许久的情绪,这就是人在极度愤怒中容易打架的原因,武力永远是宣泄愤怒情绪最好的方式。

  刘伟被打的撑不住了,一边护着自己脑袋一边喊道“我错了,是大华路的大龙打的姜武,我错了,别打了”。
  “大龙?”王敏问道,“在哪能找见大龙”。
  被打的蜷缩在一起的刘伟说到“大华路上的游戏厅”

  “你要报警,继续弄你”说完王敏转身就走。
  后来据刘伟说,当年不报警并不是王敏把他打的多重,而是他在王敏眼里看到了空洞和冷漠,就像死人一般的眼神,他害怕了。
  当天晚上大龙在游戏厅门口就被扎了两刀,一刀扎在腹部,一刀扎在大腿上,这两刀就是王敏扎的,由于没有拿刀扎人的经验,本来打算要弄死大龙的王敏,在第一刀扎进去,拔出来打算扎第二刀的时候,大龙剧烈挣扎,第二刀扎偏了,扎到了大腿上,大龙捂着肚子冲进游戏厅,这大龙也算命大,扎进肚子那一刀,没有伤到肠子,就是个贯穿伤,等大龙几个兄弟跑出来,早没见人了,赶紧就把大龙送进了医院,医生一看刀伤就赶紧报了警,但像大龙这种所谓的江湖大哥,所谓江湖事江湖了,这种事肯定是不能经公的,碰巧出警的丨警丨察看来也是经常和大龙打交道,既然一问三不知,简单做个笔录就收队了。

  缝合完伤口,大龙回想了一下,当时虽然天黑了,但明显扎自己的是个十七八岁稚嫩的少年,虽然下手黑但确实不太老练,想起前几天打的那个叫姜武的学生,就找了手底下几个小兄弟,第二天找到了刘伟。刘伟一听大龙被扎了当场就懵了,大龙的兄弟一看被打的鼻青脸肿的刘伟,就知道肯定不简单,三两下一吓唬,刘伟就交代出了扎大龙的可能是王敏,打听才知道这孩子不久前父母意外离世,家里就一个人。

  当天夜里,大龙的兄弟就赶到王敏家,看见大门紧锁,几人就翻墙进去,没找到人,一通乱砸,甚至包括王敏父母摆放在客厅的灵台,此时的王敏,实际就在家里的二楼房顶上,冷眼看着几个小混混在那疯狂打砸。
  这大龙的几个兄弟在外面到处打听王敏的踪迹,王敏就又一次摸黑找到了大龙所在的医院里,跑进病房又一刀扎了过去,大龙当天晚上伤口疼痛难忍,一直没有睡着,听见门响刚一回头,就看见一把匕首照着脖子插过来,大龙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职业混子,生死关头也顾不上刚缝合的伤口,直接往里一滚,掉到床下,这一刀直接扎穿了大龙的枕头,陪床的兄弟反应过来抄起手边的铁凳子砸了过来,王敏闪身躲过也不恋战,转头就跑,但这一刀给大龙吓够呛,纵然大龙在街面上混了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架也打了不少,但像这种上来就要人命的,他大龙就不见得敢,毕竟命这玩意,没了也就真没了。

  虽说那个年代提着砍刀砍人的事经常发生,但砍刀这东西,看着吓人,实际上你抡个几刀,轻易也死不了人,但匕首这东西,还真没几个人敢用,被砍刀砍死的少有,被匕首扎死捅死的大有人在,正所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明显王敏就是奔着弄死他来的,当天大龙办理了出院,家都没敢回,住到了一个兄弟家里。
  但自第二次去医院扎过大龙后,王敏就再也没去过学校回过家,也没有联系姜武,一直猫在南郊杨家村一个10块钱一晚的小招待所里,王敏知道大龙满世界在找他,同样,王敏也想找机会弄死大龙。
  很多年之后,姜武问过王敏,为什么要和大龙死磕而不是选择刘伟,王敏就回答了一句话,他先打了你,后砸了我父母灵台。
  姜武出院后,回到学校,才发现自己住院这几天发生这么大事,顾不上上课,跑到王敏家,看见里面的一片狼藉,姜武心想这事闹大了,无奈只能把这事告诉母亲韩晓燕,韩晓燕一听就慌了心神,有心要报警,但姜父拦住了,王敏拿刀差点扎死人,报了警这孩子也就真的废了。思来想去,没办法,姜父托人找到了大龙说和,大龙本来就后悔为了800块钱惹了这么一个不要命的愣头青,瞌睡遇见了枕头,既然说和,那就坡下驴,但还是讹了姜父六千块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